【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一名高中生因為熱愛寫作、考上清大被媒體報導,結果意外遭到 PTT 八卦版大量鄉民批評她的外表。又或者再更之前梁女事件,則鄉民更是千篇一律破麻、被幹到外翻等等,對她大肆性羞辱。不僅是如此,最近一篇八卦版上又是一篇積極討論《T跟GAY哪種比較討厭》的文章,除了仇恨男同志也是同樣的情況。

這些都是典型的「直男癌」症狀,自以為是、又總愛貶低女性和非異性戀族群而引以為傲,但面對這種絲毫不尊重別人的「直男癌患者」究竟該怎麼辦?

(責任編輯:林芮緹)

Evan Guest, CC Licensed

文/Listen to Men—文字小編 WJ

相信你我身邊應該都有一定比例的直男癌患者,就像本編我現在正在快樂地把我的青春揮灑在報效國家上,而我身邊有不少同梯袍澤就是病入膏肓的直男癌患者。

那我們到底要怎麼樣來看待並且面對這些人呢?顯然不能裝死或直接飄走,所以就想請問各位大大有什麼好方法或感想可以分享(歡迎留言,不過沒有得到回覆也不用桑心,可能是因為小編太忙,或是被震懾得無地自容,或太忙),在那之前,就先讓小編我來聊聊自己的想法好了。

什麼是直男癌?

首先,直男癌是中國那邊傳入的用詞,代表男性沙文主義,患者俗稱大男人死異男。

症狀包含:對女人的不屑、輕度憤世嫉俗、重度性別盲、同性戀恐懼、對自己的品味跟魅力有嚴重的正面幻覺、自認非常有個性、對於自己的直男癌身份有一定程度的自豪而不願就醫等。

多好發於異性戀生理男性族群,但不是每個異性戀男性都會發病(就像不是每隻鸚鵡都會得到鸚鵡熱一樣(咦?))。

直男癌係為一種由環境引發之慢性心理疾病(環境汙染物:父權思維),病患多不知自己已罹病,儘管自己的人際關係開始發臭、腦袋空洞化,對自己仍抱持著相當正面的心態。臨床上相當棘手。

替直男癌說些話

儘管我非常討厭直男癌患者(因為每次只要談到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他們就會拿出一副不可知論者的嘴臉說:「父權在哪裡?是你自己想像的吧?你又不能證明。」讓人很想訴諸暴力),但是對彼此的憎惡好像不會讓事情更好。

其實直男癌患者很多是心地善良的人(深呼吸,繼續打),他們只是從小就從社會中接受了父權的預設,就跟我們所有人一樣,不過他們可能是既得利益者,或者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得到男性同儕之間的認同而採取這種對性別不甚友善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好讓自己看起來很敢、很有個性,是男性中的男性。

患者以為若要成為男人,就必須先染上直男癌。但這就好像若要成為海賊王,就一定要先燒殺擄掠吃喝嫖賭偷拐搶騙一樣。

其實他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在維護自尊的同時表現得像個好人。

如何治療直男癌?

叫驅魔師可能還比較快。

它叫直男「癌」,就是因為它難以治療,且病人在兩百年內死亡的機率接近百分之百。當病患已經抱持著特定的意識形態,我們就很難進行溝通,且對方經常會抱持挑釁的立場來面對女性主義或左派思想。

這時候採取強硬的說服態度不會有幫助。我們可以溫和地說出自己的主張,試著幫對方釐清他們的觀點,然後指出其中隱藏的不合理之處。而且重點是,不要像我一樣,都先翻白眼以對,然後義正嚴詞地努力打臉,想用氣勢壓過對方(我稱之為"Military Feminist")。

我知道亞當強森在《性別打結》之中說過,不要害怕讓男人感到不適,因為如果不斷去顧慮到會傷害到和諧,那麼一個社會根本就沒辦法發生改革。但是我覺得改變的推動不見是這種全有全無,好像要嘛要很理直氣壯,要嘛就三緘其口。我們可以選擇理直氣和但堅定地表達我們的想法(我稱之為柔性碰撞),並且讓自己被聽見。

我想這就是直男癌的目的,不是要讓我們去治療或改變他們,而是在公共空間中,透過與直男癌患者的辯論中,讓旁觀的第三者看到彼此觀念上的交鋒,讓其他人看見性別議題。這時候如果你能展現更高的氣度與風度,那我想這辯論就會造成正面的影響。

我知道本粉專叫作 Listen to Men,不是 Listen to Assholes。但是直男癌正巧也是大多父權體制下男性會有的問題,但他們的問題不是我們在這裡可以解決的(或許天擇或性擇可以),我們可以從中獲得的啟示或許是:

1. 不要因為對方有直男癌就放棄溝通,而是更要去對話,才能讓你被聽到。

2. 不要太盛氣凌人,試著溫柔地去面對(或甚至同情,如果你佛心來著的話)他們,去理解他們,因為為了要有良好的溝通,有時候你也是得 Listen to Asshole。

(本文經原作者 Listen to Men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直男癌這件事〉。)

延伸閱讀:

男性也需要女性主義?我鼓吹的女性主義,不是鄙視或憎恨男性
【父權騎士精神】我們都深受父權的迫害,卻對彼此的傷口視而不見
「女權過剩、男人才是弱勢!」何解?—第一屆性別弱勢爭霸賽,正式開始!
當我們是男人就已經是強暴文化的一部分──所有「母豬教徒」都該看的一篇文章
「母豬教」和仇女風潮的興起,其實是台灣整體社會不正義的錯誤發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