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body is a Genius. But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你如果用會不會爬樹來評價一條魚,那麼它的餘生都會相信自己是個笨蛋。
影片開場一句話就點出了如今教育樣板化的問題,如今學校把孩子們養成一個個考試機器,學會背誦填寫考試答案的技巧,而不是思辨的藝術。所有人都被扣上「一視同仁」假公平的大帽子,實質上這卻是教育系統上真真切切的怠惰。
不管是電話、汽車,或是任何其他的科技產品,我們都願意做出革新;但是,教育現場,卻幾乎相差無幾。
但同樣經過了一世紀以上,教育改變的程度近乎於零。
設備或許改變了、變得更加充滿科技了,但學生仍然遵循著最初教育訓練工人的目的和模板:整齊排排座好、安靜上課等舉手才能發言、短暫的休息時間,告訴他們應該思考什麼,並且只為了成績去競爭。
影片中提出這樣一個犀利的問題:
你們的存在是為了讓學生未來做好準備,還是為了過去?
但這真的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嗎?工業化時代早已過去,我們的教育卻幾乎仍停留在過去的工業化模組之中,要求每個人都規訓得服服貼貼。荷蘭不斷捨棄過往教學的模板、尋求激發學生求知慾的教育方法,但即使這影片說的是美國的教育,卻幾乎可以完美投射到台灣的教育中。
影片提到,如果醫生都開給每一位病人同樣的藥物,那將是毀滅性的災難。那麼教育制度為什麼要求每位老師用同樣的方式、灌輸同樣的知識到學生的腦袋,這難道不可怕嗎?
更糟的是,整個教育現場並沒有好好對待老師,擔任教育國家下一代棟樑的重大職責,卻被各式各樣的奇怪規範束縛、領取不優渥的薪水——沒錯,年輕教師並沒有 18% 這種好康,而且教育環境越來越惡化:惡質的家長、學校奇奇怪怪的潛規則,讓老師教學綁手綁腳的牽制無所不在。
這部影片則感性地說道: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老師的薪水應該跟醫生一樣高。因為醫生能夠動心臟手術拯救孩子的性命,而好的老師能夠觸碰到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活出自己的生命。
老師是常被責難的英雄,但問題不是出在他們,他們是在沒有太多選擇或權利的體制下工作。
影片更直指問題的核心——如今學校課程都是由政策制定者制定的,其中大部分他們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接觸過,只會把標準化當成仙丹妙藥。但這些測驗粗糙到不堪使用,早該被廢棄。甚至,這些標準化測驗究竟憑什麼拿來評估一個人的價值呢?
影片最後有力地提出一個反問:
如果我們能夠客製化健保、汽車、臉書專頁,我們就有責任也對教育進行客製化。
是啊,為什麼不呢?就像影片所說的,雖然學童佔的比例是人口的 10% ,但是他們是國家未來的 100%,若我們能夠為了方便舒適而改造生活,為什麼不能替國家的未來儲值呢?
我們常常被問到為什麼要改進一個已經被評為全世界最優質的教育系統。但真正的答案是:「因為世界不斷在改變。」我們必須要思考、再思考和學校有關的一切。並且,我們必須了解:如今在社會和工作之中所需要的能力早已改變了。
——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的領導人 Irmeli Halinen
芬蘭教育時時刻刻都在自我改進、企圖激發出孩子們的求知慾,尋找到自己未來的潛能。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如今台灣教育系統似乎已經漸漸迷失了,而一心為了學生的老師們也往往被體制折磨得精疲力竭。
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下一個世紀,我們還要讓孩子們接受上一個世紀同樣的教育嗎?
延伸閱讀:
【芬蘭革命性教育改革】2020 年之後所有「科目」都從學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我們的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從芬蘭和台灣的語言學習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