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一件 NT$399 的上衣,成本是多少?除了物料跟工資,還有一堆消費者看不到的隱形成本正在危害世界 ,像是勞工的生活品質低落、原物料造成的汙染等等,追求平價時尚之前,請多想想它從何而來。(責任編輯:蔡沛宇)
你想過嗎?一件 NT$399 的上衣,成本是多少?
上一篇文章探討的是勞工剝削,今天要談的是成本。
我跟大家一樣,曾在紅色的打折促銷牌前輾轉徘徊,腦裡儘是加加減減的算術公式,試圖說服折扣將替自己省下了多少。
但你是否曾經想過,在這樣的價格之下,品牌拿走多少利潤?而歸製造商的部份又是多少?答案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 ───製造一件上衣,實際的物料成本約佔 26% 左右,而企業可得超過 60% 的利潤、製造商 4%、而工人,用雙手幫你完成布料縫紉的人,竟然僅得不到 1% 售價的工資。
也就是說,實際上你花的錢給了「品牌」,而非「品質」及「工藝」。

作者提供
導演 Andrew Morgen 執導的紀錄片 ─ 時尚代價(The true cost),用影像說明了那些隱形的成本 ─ 勞工的生活品質低落、原物料造成的汙染、汙染進而危害人類…等,買下衣服的同時,這是我們所看不到的背後。為了支稱平價時尚的快週期,整個供應鏈無不踩足油門加快生長期。

作者提供
先從整個布料的始源 ──棉花說起,現今為求品質穩定,大多數的棉花種子已經過基因改造,噴灑農藥也被視為整個環節不可或缺的。近年,食品安全成為一個被放大檢視的議題,我們開始關注每一口吃下的食物來源究竟有不有機。而對於穿在身上、貼近肌膚的衣物似乎就不這麼嚴以審視了。
在印度,農民自殺數量居高不下,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的是向他們銷售轉基因棉花種子的「孟山都公司」。由於一開始轉基因種子並不一定能與當地土壤相容,通常需要搭配「孟山都」旗下相關農藥產品,而對於經濟基礎不好的農民,必須藉由貸款才能投資這些生產財。
而花費大筆金額後,遂發現收穫並不如預期,且農藥的藥性終究會讓土壤產生耗竭,只能再施以更多孟山都的農藥,最後因為無力償還貸款而農田遭到徵收,無助的農民在田裡飲農藥自盡。

作者提供
染劑,主要是為皮革和布料上色的化學成分,染色後需要經過多道水洗的工序洗滌染料,可想而知其所排放的大量廢水非常可觀,多數開發中國家並沒有完善的污水處理設備,於是污水進了河川,河川污染了作物然後進了當地居民口中,所引發的疾病包含皮膚病、癌症甚至是不知名的先天缺陷,成了當地人最大的惡夢。
當我們都同意經濟發展勢必無法挽回環境汙染,可以知道的是,在平價時尚營業額年年破新高的同時,服裝製造業也成為第二大污染產業,僅次於石油產業。

作者提供
垃圾,對比 1980 年代,我們現今的消費量是過去的 5 倍;在美國,一年約丟棄 193,000 噸的布料,也就是說,一人一年約丟棄近 82 磅的衣物,感覺這樣大量製造下的平價服飾已經便宜的可以比擬拋棄性產品。
多數的二手衣我們會捐贈給慈善機構甚至落後國家,看起來似乎環保,但實際上只有 10%-20% 的舊衣被轉賣,盈餘用以營運慈善組織;剩餘的 80% 被分解或是運至其他第三國家,例如:海地。
諷刺的是,這些二手衣甚至是這些國家所製造的。對於這樣的垃圾製造,並非源自於製造業的廢棄排放,而是,這些衣服因為便宜所以被輕易的買下,或許因為不到非常合適及喜愛,於是擱置,久日後,被扔棄。

作者提供
你能想像嗎?當你花錢支持這些品牌,你得到一件新衣服,但這件衣服背後承載的成本不只是原物料,是落後地區無以支撐生活的工人,是農民長期飽受農藥荼毒,是大量的廢水流進了河川甚至海洋,是一噸又一噸的二手衣掩埋在地底或運至開發中國家。
平價時尚,如一位長期關注平價時尚環保議題的記者 Lucy Siecle 所說:
Fast fashion isn’t free – someone somewhere is paying(平價時尚並非平白無故的便宜,某些人某些地方正在付出更大的代價)
延伸閱讀:
你身上的衣服明年還會穿嗎?人類為了「趕流行」,每年製造250億噸的「垃圾」
平價時尚的殘酷真相:我們以為的便宜,是建立在「壓榨」紡織工人之上
(本文經原作者 chengchiahsuan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平價時尚為何平價(二)?〉。首圖來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