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川普的高級顧問波頓(John Bolton)日前公開呼籲將沖繩美軍轉移至台灣強化東亞軍事部屬,波頓同時也是川普屬意的副國務卿人選,未來預料會對美國外交政策有實質影響力。
對此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昨(19)日刊登一篇社論抨擊,如果美國駐軍台灣或是太平島,就是對中國宣戰,「我們就用導彈回答」。(責任編輯:蔡沛宇)
據台灣風傳媒網站18日報道,現年68歲的波頓(John Bolton)在2005至2006年間,出任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時期的駐聯合國大使,在此之前曾任負責國際組織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專職軍武控制兼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
川普當選後,身為高階顧問的波頓曾是國務卿人選之一,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前董事長兼執行長蒂勒森(Rex Tillerson)被選為國務卿後,波頓被認為可能出任副國務卿。
在處理國際關係中,波頓一貫奉行強硬的對外政策,他曾聲稱,美國與世界的關係就是錘子和釘子的關係,美國愛敲打誰就敲打誰。他尤其藐視聯合國,反對美國交納拖欠的聯合國會費。他的一句名言是,「如果38層大樓的聯合國總部失去10層,也沒什麽兩樣。」言外之意是聯合國沒有什麽用處。
波頓與福克斯電視台連線,聲稱川普可以改變一個中國政策:
波頓聲稱:上海公報實行45年 該重新審視「一中」
波頓1月16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重新審視「一個中國」政策》的文章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月初讓自己的首艘航母遼寧艦穿越了台灣海峽,作為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向美當選總統川普致賀電的回應。

擷取自華爾街日報
波頓在文章中聲稱,這就是北京的風格:「打一通不可接受的長途電話,一艘航母就會出現在你的後院。」這類似於宣稱南海是中國的一個省份,在國際水域建造島礁來安置自己的軍事基地,在東海宣布劃設挑釁性的防空識別區,在香港中轉站扣留新加坡赴台參加演習後返回的軍事裝備。
而波頓認為,上海公報實行45年後,是該立刻重新審視「一個中國」原則的時候。
1972年,共和黨籍前總統尼克松(Richard Nixon)訪華,並在上海與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正式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的上海公報,其中主要內容為中美關係正常化(建交)符合雙方利益,中方反對任何制造「一中一台」、「兩個大陸」、「台灣獨立」等活動,對於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僅稱「認識到」(acknowledge)此事。
美國應制定符合2017年的策略
對於川普說「一個中國」政策可以協商,波頓認為,協商並非「華府給,北京拿」(Washington gives and Beijing takes),而是要采取反映2017年的首要策略,不再是以1972年的背景為主。
因此除了貿易和貨幣政策,特別要包含對台政策。他還說,中國大陸向來愛用「一個中國」來談判,假裝好聲好氣地要求外國政府支持,之後再重新定義來自我滿足,但長期以來,美國並未屈服「一個中國」。
波頓還說,當年的上海公報中,美國「認識到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強調以和平方式及多項協議進行統一;但兩岸分裂67年,仍無達成多項協議,在可預見的未來中也不會出現。他還稱大陸認為台灣會垮台,但經歷1979年美台「斷交」後,台灣依舊存在,並成為民主「國家」,2000和2008年也實現和平政黨輪替。

波頓曾稱歐巴馬是個「小男人(A Small Man)」。觀察者網提供。
解決駐日美軍爭議、取代美菲軍事同盟 駐軍台灣一石三鳥?
波頓認為,美國可擴大對台軍售,甚至重新派美軍駐台,以此強化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利益,並稱依據美國國會在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TRA),美國可以擴大與台灣的互動,不需要另外洽談新的防禦協定,也不需要組成完全的軍事聯盟。而美台之間的互動與美國及新加坡之間的互動類似,但美台部分可以做得更多。
波頓稱,部分行為可能違反上海公報,但現在的情況與1972年不同,因此TRA的效力會比上海公報優先,而且亞洲區域國家感受到中國的軍事崛起和好戰性格;更重要的是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已發生根本性變化,上海公報顯然已過時。
另外,台灣地理位置比日本沖繩和美國關島更接近中國大陸及南海,加上美軍在該區域的大量部署需求增加,派駐美軍在台灣會有更大的靈活性。
另一方面,駐日美軍議題成為美日關係間的難題之一,波頓暗示,把部分派駐日本沖繩的美軍轉至台灣,可以同時達到美軍固守東亞勢力的目標,也可借此化解美日間的駐軍爭。
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揚言中斷美菲聯合軍演,又曾公開表示要駐菲美軍撤離,使得美菲之間的軍事合作在可預期的未來內,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台灣則似乎可以取代這個位置。
文章最後稱,保障航行自由、威嚇軍事冒險主義,以及防止單方面並吞領土是美國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核心利益,而今日情況已與1972年截然不同,與台灣建立密切軍事關係是達成目標的重要一步,倘若大陸不同意,當然可以與美國進行談判。
中國學者:駐軍台灣的建議法理上根本站不住腳
對於波頓的言論,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18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波頓的建議主要是想體現未來川普政權的強勢,給中國制造更多難題,進而從台灣問題上撈好處,但在法理上根本站不住腳。
王建民說,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明確了美國不可能在台駐軍,否則將給中美關係造成巨大沖擊,意味著一場戰爭將要開始,美國必須為此付出代價。王建民直言,川普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台灣是中國的台灣,不是美國的台灣」,大陸在最核心、最敏感的領土問題上,絕不會妥協和讓步。
據自由時報昨天(18日)報導,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黃重諺當天下午被詢及此事時表示,近期為美國新舊政府交接之際,這段期間許多人包括美國前官員與智庫學者等等,對於亞太區域政策確實都提出各種不同想法,「我們也註意到各式各樣不同的想法,但是我們沒有進一步的評論」。
川普頻繁拿台灣問題挑戰中國底線
值得注意的是,波頓在美國以「鷹派」著稱,他也曾是川普政府國務卿人選之一,美國輿論普遍認為他會對川普的外交政策施加影響。
美當選總統川普正式上任之前頻頻在台灣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底線。2016年12月2日,川普打破了美國數十年的慣例,同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進行了通話。
川普隨後還在社交網絡推特上發帖子稱,「真有意思,為什麼美國可以向台灣出手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我卻不可以接一通祝賀電話。」川普之後又再推特上發推文追問稱,中國在讓人民幣貶值以及在南海建立軍事設施時有問過美國嗎?
與此同時,川普12月11日在接受福克斯新聞網采訪時又在台灣問題上挑戰中國,質疑「一中政策」,川普說:「我完全理解一個中國政策,但除非在貿易等其他事務上與中國達成交易,否則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非要受制於一個中國政策。」采訪中,川普還批評中國在匯率、南海和朝鮮等問題上的政策。
歐巴馬政府頻頻為川普的舉動滅火,稱本屆政府仍然遵守「一個中國政策」。歐巴馬12月16日在白宮的一場記者會上還對川普發出警告稱,一個中國是大陸作為一個國家的核心理念。如果你顛覆了這個共識,你必須想清楚後果,因為中國對待這個問題的方式和其他問題不一樣,甚至同對待南海問題的方式都不一樣。這個問題涉及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問題的核心。
然而,川普並未就此收斂。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1月13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時,川普又表示,「所有東西都在談判當中,包括一中政策。」他還稱,在做出任何承諾前,想先與北京討論貨幣與貿易議題。
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 Rhodes)17日也對此回應稱「這是危險的」,「一中政策」不可談判,改變「一中政策」有造成台海緊張升級的危機,而這是現今世界不需要的引爆點。
中國外交部網站1月14日晚間發布的一份聲明中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1月11日,外交部長王毅在阿布賈與尼日利亞外長奧尼亞馬共同會見記者時再次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延伸閱讀:
中國哭喊不守「一中政策」就要斷交,美國候任國務卿:中國已不是可靠夥伴
「一中原則」是雷區不能碰?美國智庫打臉:看印度這幾年是如何「調戲」中國
川普「不甩一中」不是挺台灣,是要逼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乖乖聽話!
(本文經合作夥伴觀察者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美前高官博爾頓鼓動駐沖繩美軍改派台灣 學者:台灣不是美國的〉。首圖來源:擷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