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59168_10207498431325973_5996500879855928112_o

翁山蘇姬,若將這個四個字鍵入google搜尋,妳會查到她是一位人權鬥士。1991年,她的名字出現在諾貝爾和平獎的獎盃上,成為亞洲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2011年,她的名字則搬上大螢幕,由影星楊紫瓊詮釋這位女俠的一生。

身為緬甸現任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一路走來可不輕鬆。她從1988年開始領導緬甸脫離軍政府的民主運動,並在1990年帶領民主聯盟獲得選舉勝利,然而隨後卻遭軍政府斷斷續續軟禁在寓所長達15年,直到2010年緬甸大選後才獲釋。

而就在去年11月,翁山蘇姬領導全民盟成功獲得多數選票,這位人權鬥士終於第一次嘗到甜美的勝利果實,成為緬甸實質領導者。然而光芒背後,卻也映照出和平獎沒刻上的、電影沒演出的、真實且醜陋的陰暗。

緬甸軍方上個月血腥鎮壓西部若開邦的少數族裔洛羅興雅人,燒毀民宅、性侵婦女、殺害無辜,造成至少86人喪生,逾3萬人逃離家園,其中數千人湧入鄰國孟加拉。然而對此翁山蘇姬卻避談此事,不開記者會,也不接受記者訪問。真的迫不得已要回應此事,她則說軍方的所作所為符合「法治」。

羅興亞人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們是由公元 860 年左右從雲南來到緬甸的阿拉伯穆斯林和當地原住民混血而成,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是在英國殖民時期,由英國鼓勵而從孟加拉來到緬甸的穆斯林。而因為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的差異,羅興亞人在緬甸長期受壓迫。

8280610831_b4139c3430_z

居住在緬甸若開邦內的羅興亞人。圖片來源: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CC licensed

在緬甸境內的80萬羅興亞人,居住在破爛的居所內。他們沒有投票權,無法改變現況,因為不被承認。長期以來缺乏醫療資源和物資,被政府打壓歧視。2012年,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和緬甸境內激進佛教徒發生衝突,數百名羅興亞人因此被殺害、數千房舍漁船遭摧毀,14萬羅興亞人因此流向難民營,至今沒有安身之所。

很顯然,始終迴避談論羅興亞人遭遇的翁山蘇姬,與人權鬥士、和平獎的連結越來越遠,取而代之的是懦弱、利益勾結的臭名。英國廣播公司駐緬甸特派員費雪(Jonah Fisher)分析,翁山蘇姬雖然是緬甸實際領導人,但軍權實際上仍是由武裝部隊掌控。

去年大選結束後之前,翁山蘇姬表示緬甸是一個種族多元的國家,長時間的內亂撕裂族群,和解談何容易。由此推測,她不想再度撕裂族群,或著說在大選期間不希望激怒在緬甸勢力龐大的僧人群體,是一種選戰策略和政治考量。然而如今選舉結束,確定獲得權位後,她就應該站出說些什麼。

的確,緬甸人和羅興亞人間的衝突成因複雜,不能簡單歸因成佛教徒和穆斯林間的戰爭,緬甸境內的族群之亂,很大一部分是殖民時代的遺毒,緬甸人和羅興亞人都是受害者。

800px-Rakhine_State_in_Myanmar.svg

若開邦在緬甸的位置。圖片來源:wiki

緬甸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英國的管理政策給了境內少數民族大量自治權,位於西部的若開邦,更被英國長期租借給來自孟加拉的穆斯林移民,這些政策使的原先的緬甸住民反倒成為次等公民,甚至被趕出家園。加上之後印度巴基斯坦分裂,導致更多孟加拉人湧入緬甸,產生嚴重族群衝突,許多佛教徒的村莊甚至被滅村。

而這也是為什麼,民眾視軍方對待羅興亞人的行徑為「清除暴力攻擊者」。

對緬甸人來說,這批近代大量從孟加拉湧入緬甸的羅興亞人是難民、是入侵者、是有著不同信仰和生活習慣的「非我族類」。因此翁山蘇姬不回應羅興亞人遭血洗的事實,也從未遭受國內民意的壓力。

然而,這代表因為有複雜的歷史成因,就能將族群和解當口號,放任眼前實實在在發生的流血暴力衝突嗎?聯合國難民署官員麥基錫克(John McKissick)指控,緬甸政府羅興雅人實施的是「種族清洗」,聯合國則在今年六月稱,緬甸迫害羅興亞人可能涉及反人類罪。

翁山蘇姬曾是人權鬥士、爭取和平的女性先驅。她的名字足夠偉大,無庸置疑。但令人感嘆的是,這樣一位值得景仰的精神領袖,卻也在掌握權力後漸漸腐化,甘願成為沉默的多數,平庸的邪惡。

我們離緬甸歷史很遠,但這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信念價值在歷史洪流前是如此渺小,更顯得那些能始終堅定方向的人是如此偉大。也希望翁山蘇姬能重新思考這群羅興亞人的地位,別讓我們google搜尋「人權殺手」、「種族血洗」時,看見妳的名字。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中央社)

本文參考資料:
中央社:緬甸洛興雅遭迫害 翁山蘇姬成眾矢之的
蘋果:洛興雅人遭血洗 翁山蘇姬「頭埋沙裡」
東森:緬甸民主鬥士翁山蘇姬 「我有信念,心因而自由」
中廣:翁山蘇姬首次以緬甸領導人身份在聯合國演說
關鍵評論網:當國際撻伐羅興亞人的不公平待遇,其實應聽聽「緬甸人怎麼說」

延伸閱讀:

翁山蘇姬帶領緬甸擊敗軍政府,對族群分裂卻選擇沉默-這是民主的勝利,還是理想鬥士的沉淪?
摘下翁山蘇姬的面具──昔日的民主鬥士,如今卻成抹滅「羅興亞人」的人權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