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近期中山女高傳出狼師性騷擾女學生的案件,但是校方卻用維護校譽等等理由迴避此事,甚至說是「學生行為不檢點」。
這樣的邏輯不免讓人想起上回,在蔡依林最新專輯 MV 中,因為演員穿著中山女高制服上演霸凌劇情,導致中山女高為了維護「校譽」要求下架影片的事件。
不管什麼學校都可能有霸凌和性騷擾案件。比起學校確實出現了問題,這種急著維護校譽卻不願面對可能的問題的態度,才是中山女高讓人詬病之處。
客串獻聲的作品,圍剿蔡依林到底對不對?
陳星翰(Starr Chen)推出新作品「戀我癖EGO-HOLIC」,由蔡依林演唱。而MV中,演出一名身材肥胖的女孩遭同學霸凌,眾人制服上都繡著「中山女高」,激起中山女高校友不滿,認為MV傷害中山女高校譽。
中山女高發出聲明稿,表示嚴正譴責媒體負面教育創作,認為該影片嚴重影響校風,「惡意影射之畫面,讓視聽大眾感到極度不適,MV探討霸凌,但其創作者自己就在霸凌中山女高,要求製作團隊立刻下架。」
有部分家長甚至認為,Jolin是公眾人物,「就像藝人代言瘦身產品,產品如果出問題,代言人也應該一起道歉。」
製作公司艾克斯娛樂緊急處理,在YouTube聲明「深表遺憾」,來自各方的批評指教,他們表示會抱持感謝、虛心接受。而這支MV目前已看不出任何畫面劇情,只剩下「整片馬賽克」。
導演謝宇恩於臉書貼文解釋,採用女高中生制服是希望呈現真實感,貼近大家的生活,讓大家正視霸凌事件;他澄清沒有針對任何學校做出誹謗或惡意影射,讓大家感到不適或惡意,他深感抱歉,盼有機會到校拜訪「以創作者身分釐清。」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yuenhsiehstudio/posts/1472678366081548 [/facebook]
作者陳星翰也在臉書向中山女高的學生及校友喊話,Jolin只是合唱、協力的角色,有任何批評指教請針對他(陳星翰),表示蔡依林從企劃到後製都不曾參與;並強調MV影片會再加強馬賽克處理,希望事件落幕,大家把重點放在音樂本質和真正要傳達的訊息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xStarrChenx/posts/1082810818502531 [/facebook]
陳星翰直指了現在情況的問題之一,也就是大家集體圍剿蔡依林實在莫名其妙。向陳星翰這樣的作品出產方式,在國外其實相當常見,例如 David Guetta 就是知名的製作人,歌曲都是交由許多歌手獻聲演唱(會在歌曲上註明 feat)。
因此想問的是:若整個製作過程若蔡依林僅僅是獻出他的歌聲,整個作品概念蔡依林是否應該負責?蔡依林應該有了解企畫內容並且為此負責的責任嗎?對於家長認為蔡依林是代言應該要承擔批評,但這樣的歌曲創作上的合作算是一種代言嗎?
校友批評聲浪:有辱校譽
任教中山女高的傅斌暉老師痛批,這支MV在探討霸凌,但其創作者自己就在霸凌中山女高。
當霸凌者認為自己不是在霸凌,當旁觀者認為事情不嚴重,稱不上是霸凌時,霸凌就發生了。
諷刺的是,一首探討校園霸凌的最新單曲《戀我癖EGO-HOLIC》,該MV、和其導演與原創者,自己就做了上述事情。
他們正在霸凌中山女高,但他們認為沒有。
事實上他們霸凌了中山女高三次。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enson0610/posts/10205500362307602 [/facebook]
另一名教師張韜之也表示:
即使我對蔡依林的演藝生命的奮鬥精神充滿尊敬,我也相信他(以及MV的導演,以及相關人員)可能並未察覺的這樣一個小環節的疏忽(雖然MV上的校服字樣若隱若現,還似乎打了一點馬賽克,但還是能辨識出中山女高字樣),卻會嚴重傷害這所名校校譽,而且嚴重違背現實,中山女高絕不可能發生這種事。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21884254491599&set=a.352503251429710.101166.100000101157977&type=3 [/facebook]
從以上角度來看,確實很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是否導演應該要使用虛擬高中的設定,使用單純的白衣黑裙(像蘇打綠的MV)?若為了追求真實感要使用校名,為什麼不先跟校方接洽以避免爭議?這樣的作法是否是太過針對性?導演的回應是否太過推卸責任?
若從校譽的角度來看,若穿著該校制服是影射中山女高有霸凌,那麼學校有霸凌事件真的會影響校譽嗎?或者我們是否可以從影射是否屬實的角度而非校譽的角度考量?另一方面,社會認知的「校譽」是否真的會影響校方的名譽、以及影響招生?這也是可思考的問題。
對於以上問題,我想可以用朱宥勳的評論來回應:
事實上,創作者確實有自由引用任何符號,但他本來就應該承擔引用符號之後產生的效應,包括各種形式的批評。
校方可以要求MV下架,但製作方也可以像現在一樣相應不理,弄個霧濛濛的版本來反擊——這舉動可是比原MV更好的故事。
批評或爭奪詮釋權這件事本身沒有錯,除非你在這過程中產生了愚蠢或邪惡的言論。
這裡面沒有哪一方特別佔據了道德高位,就端看雙方如何論述、如何表演、如何操作,來爭取更多的人支持。
——一支MV可以毀滅校譽嗎?——中山女高與〈戀我癖〉爭議
除此之外,對於校方及校友「霸凌」一說,溫朗東在 EtToday的文章也認為,「校譽,也是出於以學校為凝聚核心的團隊意識。一不小心,以校為名的抗議,心態上就跟霸凌者有相似的因子……」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ookisky/posts/1605213049504872 [/facebook]
並且,真正的問題是校方如何處理此事,一如輔大在夏林清事件的處理,中山女高怎麼面對此事,影響了最後的結果——顯然,中山女高處理得並不好。
急著撇清校譽,那真正的霸凌問題呢?
例如周芷萱就認為,比起所謂的「校譽」應該還有更多值得討論的問題,例如他認為MV中對太妹才會霸凌的印象,其實忽略了「好學生霸凌」在社會上的存在:
覺得一些校友提出的對「女人在女校」的偏見,還有當中角色設定的刻板印象,還比較值得討論跟思考。
霸凌者往往不一定是所謂的太妹,有時候更是相反,「好學生」對「不夠好的學生」的欺凌也會存在。而且往往好學生的欺凌可以得到更多資源的支持,不會被譴責。
女校也常常被認為是心機的代名詞,對女人之間友誼的刻板印象更是如影隨形。男人鬥爭叫做權謀,女人鬥爭叫心機。
而所謂的「校譽」,其實也是因為華人社會中,「校譽」往往也會成為一種社會資本,例如「台大人」這樣的包袱,社會對你的期待高、你也確實能夠運用這樣的資本:
這個名校榮譽感,除了校友本人鞏固之外,其他非校友也超愛鞏固刻板印象,兩相加乘之下,名校生一不小心就會直升雲端,只看的到鼻孔。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rry.chou.twfm/posts/1143790919031733 [/facebook]
除了導演的回應和處理方式上的爭議,但現在也如朱家安認為學校應該有更好的作法:
如果你因為別人說你不酷,要求他道歉,恐怕會讓旁觀的人覺得你真的滿不酷的。要成為很酷的人,你通常必須不在意自己酷不酷。
相對地,「不在意校譽」並不是一所學校有校譽的必要條件,不過校譽也有一種特色,就是當一所學校願意為了更重要的價值放棄校譽,這反而可能為它帶來校譽。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risnight/posts/1162943030421588 [/facebook]
校園有霸凌並不是構成「侮辱」的起點,反而是學校「如何處置霸凌」才是真正的關鍵,一如夏林清事件時極力撇清「夏林清是無辜的」那些嘗試「維護教師清譽」、「輔大校譽」的人——真正使得校譽受損的,正是這些無視於問題卻用力「維護校譽」的舉動。
校方如果藉此機會聯合其他校園一起支持「校園零霸凌」,可能反而是順勢讓學校的「校譽」更加優良的好機會。
校方極力否認的態度、不斷強調「校內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的態度反而是最糟糕的處置方式。曾經的校友李屏瑤認為,一間學校不可能沒有霸凌,而校方和家長該做的事情應該是關心孩子而不是努力撇清「沒這回事」:
這麼多年過去,校方的心態沒改變多少,勇於發聲的家長群展現的思考邏輯不進反退,我想拜託這些大人們,如果擔心霸凌,就多聽你們的孩子說說話,而不是對外放話,去正視黑暗面,才有處理的機會。
你們要面對的重點,不在電視、不在臉書、不在網路,回頭去好好面對你們想保護的孩子吧。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orwayforest/posts/10154745627789031?pnref=story [/facebook]
除此之外,由於校方的施壓,影片也直接變為「馬賽克」,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對創作的扼殺——當然,是否是扼殺也跟前面的討論有決定性的關聯了。我認為導演的處失當是原因之一,但就這樣失去了一個能夠思考校園霸凌問題的MV十分可惜。
除此之外,該位教師一句「中山女高沒有這件事情」不免令人想起當年自殺的兩位北一女學生,學校輕描淡寫的一句「北一女沒有女同性戀」。
身為讀者,你認為這件事情該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來源:《中央社》:〈蔡依林獻聲MV惹議 《戀我癖》整首馬賽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