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有人問,現在的國中生是不是都只看膚淺的「爽書」,而不看金庸了。這一位金庸的書迷則表示,金庸不是最好的,不看金庸並不是什麼問題。

來看看他如何從不同角度,揭露金庸書中鮮少人注意到的「政治正確」。(責任編輯:黃靖軒)

2087353183_90d27cfc4e_z

文/nightlight39 (乃賴)

不看金庸很好啊,為什麼現在的國中生要看金庸?就算去掉國中生,往上面拉到大學生好了,不看金庸又如何?

金庸的盛世原本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政治因素商業氛圍等多重要素產生的特殊現象,一旦那些要素慢慢消退,金庸自然就不再受歡迎了,那又如何?

現在的年輕人還看紅樓、四大奇書、還看聊齋、看老殘遊記嗎?

現在的年輕人還看托爾斯泰、福樓拜、杜斯妥也夫斯基嗎?

如果也不,那金庸有什麼道理非被「大家」看不可?

金庸不是最重要,也不是最好的

放在「應該被年輕人看」(如果真有這東西)的作家之中,金庸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最好的。而如果放在武俠或漢文的類型作家作品裡,如果平江不肖生、環珠樓主、宮白羽、王度廬、司馬翎、梁羽生都不再被「大眾」閱讀,為什麼金庸就該被閱讀?

江山代有才人出,金庸退場自然有人接著登場,讓一個半世紀的作品繼續作為一個類型唯一的代表,是讀者和作者的悲哀。

當然不是說金庸寫不好,我花了非常多的文字來說金庸有寫多好,但是好歸好,也沒有好到當所有人都黯淡無光時,就他一個人該榮寵不退。說到底,寫作和閱讀原就是寂寞的事,浪潮來去,一個世代能留住一個名字已經是相當可貴了。

那來說說金庸的不好,其實也不是不好,而是金庸畢竟是半世紀前的產物,他未能超越時代的侷限。

金庸套路:每本書都在建構民主主義的神話

金庸寫的書有其套路,但我近年來最感到過時的部分,是他幾乎每本書都在建構民族主義的神話。從孫文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主義,到梁啟超的五族共和,金庸絕大部分小說不脫這個理念。

故事中俠的定義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於是故事的起點總是國仇家恨:

陳家洛要推翻滿清,袁承志要殺皇太極、郭靖的爸爸被金人殺死,媽媽被蒙古、人害死楊過的偉業是殺死蒙哥,張無忌的使命是推翻蒙古、蕭峰和慕容復糾纏在國仇家恨中不能自已、韋小寶東征台灣,北討羅剎,南平三藩,西邊攏絡蒙古西藏,成就我大中華五族共和大一統盛世萬歲萬歲萬萬歲,還別忘了要問一下妓女媽媽自己是誰的種,答案:小寶是我中華兒女,不是洋人。

故事中的俠全部都在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金庸夢想的中國是大一統的強漢盛唐,心痛的是國家弱小外敵入侵,被日本人俄羅斯人蒙古人金人契丹人滿人俄德法美日奧義英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我大天朝堂堂大國被這群蠻夷踐踏?於是必須出稀世豪傑救亡圖存,守襄陽城。

金庸的「俠」,始於國仇家恨、終於保衛國家

在金庸的故事裡面,忠於國族是最高道德,所以東邪是民族英雄,西毒不是,因為黃藥師雖然嘴上虧虧禮教,但其實是忠黨愛國的好國民,而西域來的歐陽鋒勾結金人奪我岳飛與黃裳的中華珍寶,罪該萬死。

楊康認賊作父,趙敏改邪歸正,而韋小寶當然就是不世出的民族大英雄,高手高高手。

可能有人會問,那蕭峰不是代表金庸的民族意識的反思?

別忘了,蕭峰最後自盡的時候,救的可是漢人不是契丹人

金庸的英雄歷程,始於國仇家恨,終於保家衛國。於是,作為非法暴力的體制外仲裁者,這個「俠」最後還是為了世俗的民族國家奮戰,想到以武犯禁這句話,總覺得好像有點怪怪的,就好像水滸傳梁山好漢好像是殺官造反,替天行道,最後怎麼整窩變了宋徽宗的灰孫子當砲灰送死?那股老子誰都不服的英雄氣去了哪裡呢?

這也不是金庸的錯,50年代以後的新派武俠小說家,都沒被大天朝給小日本欺凌的民族創傷症候群走出來,像倪匡創作的李小龍精武門,陳真好好在街頭散步,想去花園逛逛,結果也得在「中國人與狗不得進入」的牌子前被一群洋人奚落嘲諷(哪來的?)

然後秀出他一身肌肉高高躍起踢破狗牌,再回去道場痛宰小日本大喊:「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那骨子意淫味道薰得我看的時候真想要站起來一起大喊:十四億中國人站起來了!溫瑞安更用了最浪漫詩意的文字去揣想那個他在馬來西亞日思夜想的神州巨龍,蕭秋水這個大俠中的大俠所做出來的偉業,當然是拯救英雄中的英雄精忠岳飛。

意淫岳飛意淫到南宋北宋搞錯都沒關係,畢竟岳飛挺著他的瀝泉槍直搗黃龍,殺的那些洋鬼子哭爹喊娘,為此,蕭秋水搭時光機也在所不惜。

大俠不關心社會,只會「保衛中國」

內戰之後,民族分裂的痛苦和外族入侵的羞辱太過巨大,擠壓了很多武俠小說可能有的空間,到最後,這個法外暴力似乎沒花太多時間行俠仗義,沒花多少篇幅思考人世間的不公不義,不管是階級、貧富差距、吃人的禮教、殺人的科舉、虐待人的纏足等對女性的病態壓迫、賤民、農奴、僵化的制度、腐敗的政治等,都不是新派大俠所關心的課題。

畢竟,外敵當前,日本人、蒙古人、俄羅斯人、契丹人、滿人、金人、西夏人要打過來了,沒時間分裂了,四萬萬同胞務須團結一心,內部矛盾裝做沒有一床錦被遮蓋了事。

中國受到威脅了,不知怎地與中國相關的種種都變的美好了。我們的武俠作家不批判中國文化,我們的俠不關注真正受到迫害的人。

等到讀者再不著迷於美好文化中國的想像,以及對為國為民的民族主義加英雄主義感到亢奮,金庸的核心魅力,真正還剩下多少呢?

前陣子陪學生看了一本德國的少年小說,小騎士特倫克,也不是什麼偉大的書,但是他的核心概念卻顯然是能夠呼應普世價值的:階級壓迫與個人解放。

我想這樣的命題放到哪個國家哪個時代都有人會關心,而至少中國或中華民族會不會滅亡,要怎麼要重振天威超英趕美,在現在的我是不關心的。

如果讀者已經沒有民族創傷症候群的話,那我想,負責任的武俠作家或類型作家,就應該關心真正俠該去關心的事情,去批判寫作者該去批判的事情。

早在三四十年前,好萊塢西部片就停止醜化印地安人,開始反思白人的野蠻與侵略,黑幫片就停止美化暴力,開始反思美國夢的殞落與虛幻,歐美最優秀的類型作品,都是去批判他們所在的文化,才能讓不同世代的受眾得到認同,而非鞏固僵化過時的官方民族主義,那憑什麼,過了半世紀之後,金庸還應該被看?

最後,別誤會了,我沒說金庸不該被看,金庸很好看,也很值得看,笑傲和天龍更是傑作中的傑作。但是金庸沒有人看不是一個特別的問題,畢竟如上述所說,環珠樓主宮白羽王度廬司馬翎梁羽生也沒人看,那金庸也沒有必要應該或必須被誰看了。

(本文經原作者nightlight39 (乃賴)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Re: [討論] 現在國中生看過爽書都不愛看金庸了嗎?
〉。)

延伸閱讀:
為何千年前的《四書五經》,會成為我們從小被逼著讀的「經典」?
今天不談科幻,《衛斯理》作家倪匡:妓女尚可相信但共產黨萬萬不能信
村上春樹:想成為小說家,先從拒絕不必要的社交生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