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立法院昨天(20日)針對醫生是否納入勞基法,進行朝野協商,但和信醫院副院長 謝炎堯卻向法案發起人立委洪慈庸發出公開信,表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將醫師納入勞基法,還說「過勞可能導致不慎傷害病人,但是醫師不會因過勞而死亡。」
對此,洪慈庸回應,醫生在手術室診間猝死、中風的事件,光今年登上媒體的就至少有4起。另外歐盟早已在工作時間指令中規範醫生工時,日本醫生也適用勞基法保障。她呼籲台灣也應邁出第一步。
而至於有官員擔心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後,醫生開刀一半會換人丟下病人離開。這篇文章指出,衛福部官員有這種觀點,代表他們根本不了解這個議題,只是在「丟人現眼」。(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湯柏筠(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成員)
自1998年起,醫師納入《勞基法》議題幾經爭議,歷經20餘年,終於將在2019年實施上路。儘管期間發生多樁醫師過勞慘劇,改革步調仍慢如老牛拖車,配套措施也不三不四,原以為守得雲開見月明,醫師的勞動正義得以實現,近日又聞衛福部官員對醫師納入《勞基法》議題的荒謬見解,並企圖拉攏少數大老代言全體醫界,為其論點背書,令人啼笑皆非。
醫師納入《勞基法》,原為將《勞基法》大門之外的醫師納入《勞基法》84-1條中,使得無上限的工時回歸勞資協商,如此不但提升醫師的生活品質,更能降低病人因醫師過勞所承擔的誤診風險。眼見台灣醫療體系問題層出不窮,衛福部掌握資源卻不痛定思痛,擬定改革方案,反倒藉媒體散播錯誤資訊煽動輿論,實為可恥。
試問,納入《勞基法》,醫師的責任制就一夕消失了嗎?又,人力短缺、城鄉差距、醫學中心壅塞、醫病關係崩壞等沉痾積弊,何以能成為犧牲醫師勞動權益的藉口?再者,以《醫療法》替代《勞基法》作為折衷方案,是否真如衛福部官員與各位大老所言的,能夠發揮限制工時,改善醫師勞動權益的成效?
編按:衛福部法規委員羅傳賢認為醫師工作人命關天,手術、看診到一半要依法下班,只怕矯枉過正。他建議不要套用勞基法,而是依照勞基法精神,以醫療法另立專章規範較合理。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君不見血淋淋的醫院評鑑,只要衛福部還是各級醫院的主管機關,《醫療法》修得再無可挑剔,醫院管理者依舊鑽法玩法,游刃有餘:護理師被迫做假班表與打卡記錄時有傳聞,醫院評鑑流於數字漂亮的表面功夫,真實情況仍是資方和主管機關聯手打假球,除非有公正第三方嚴加查緝,勞工在權力不對等的狀況下,實難維護自身勞動權益,可見將《醫療法》視為工時問題的解方簡直癡人說夢。
任何對《勞基法》有基本認識的人都知道,納入《勞基法》84-1條並非適用一般勞工單周工時上限40小時,而是賦予勞方團結與協商的權利,將工時問題攤上談判桌,具體化勞動規範。
將眼光放遠到權益保障以外,衛福部最該做的就是正視醫師納入《勞基法》之後的附隨效應,研擬公正可行的配套措施,踐行總統大選前的願景與承諾,而非對白紙黑字顧左右而言他,發表諸如「手術到一半要依法休息、看診到一半要依法下班」的可笑看法。
衛福部,真的不要再丟人現眼了。
洪慈庸對醫師納入勞基法的回應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powerhung/photos/a.852930758079151.1073741828.852926604746233/1162478797124344/?type=3&theater[/facebook]
(本文經原作者湯柏筠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刊於《蘋果即時論壇》,原文標題:醫師納《勞基法》醫療品質下降?衛福部別丟人現眼。首圖來源:Phalinn Ooi 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流言破解】胡方翔:那些拒絕醫師納入勞基法的反動修辭
健保20年讓台灣中小醫院倒閉八成,養出一堆剝削醫生的醫療財團巨獸
醫生要納入勞基法嗎?柯文哲:勞基法適用製造業,但用在媒體和醫療業不適合
【醫生罷工沒有錯】別因為奴性害死病人,過勞看診才是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