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需要關心這則新聞?】
謝淑薇的事件甫出,立即有人開始關心「為什麼謝淑薇要退出」?蓬勃運動事業的創辦人徐正賢對整體事件做出不同的分析,除了深痛遺憾,更對於沒有嚴謹制度的體壇提出批判。2008年徐正賢就對國家隊缺乏資源和完善制度提出批評,但八年過去了,制度卻從未建立起來。「而台灣沒有完整的體育政策, 沒有運動產業產業政策, 沒有好的教練團隊, 卻期望台灣出世界級的運動選手」
(責任編輯 林芮緹)
今天有兩家媒體打來,想採訪我對謝淑薇事件的看法,也有不少朋友私訊問我,就讓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對於整件事情的演變, 第一個最深的感受,是遺憾!
我和淑薇不熟,只有幾面之緣。但依照常理判斷,要在奧運這樣的大賽前,宣布放棄代表國家隊的權利,要承受的壓力、要付出的代價,相信我,絕對不是在電腦面前打字的我們可以想像的。
所以,不管淑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要讓一個過去一年多拼了命拿到奧運女單參賽權的選手決定放棄代表國家,這肯定是個很沉痛的理由!
至於原因,有人說,是為了錢;有人說,是為了和其他選手對抗;有人說,是為了和協會對抗。我想,這永遠沒有人搞得清楚,甚至,可能複雜到連淑薇都不見得理的清楚。
事實上, 不管淑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我們有個嚴謹的制度, 一個可受公評的制度, 這些原因, 都沒有任何需要討論的必要性!
再來, 我想談談制度。
以台灣的網球運動發展狀態,目前幾個知名的國手,很多都是家長啟蒙,甚至到現在還擔任教練的工作,原因很多:可能是無法找到信任的教練,或是因為這樣不用負擔昂貴的教練費。
不管如何, 家長能夠把孩子帶到成為職業選手,並且打入四大賽,不管他們有沒有選手和教練的相關經驗, 我們都應該報以很高的尊重!
但教練家長帶職業賽事沒有任何問題,但帶國家隊,問題就開始複雜了!我們將心比心, 如果我們的孩子打入亞奧運,我們自己當教練,誰能保證不會對自已的孩子多關照點?如果同時出場比賽,要關注哪一場?
目前網協的教練遴選標準,以選手的成績為主,不管是哪一個版本,都是排名較高的選手決定誰是主教練,但現在問題來了,所謂的排名較高,是看單打,還是看雙打?
有關注網球運動的朋友都知道,國際網壇對於單打和雙打選手的對待,不管從獎金、贊助金、場次的安排上,都有非常明顯的差別--也就是,單打比雙打重要的多! 但在亞奧運, 台灣的奧會和體育署看的, 是哪個項目比較有機會奪牌,對台灣的選手來說,雙打奪牌的機會,看似比單打高,因此,爭端自然發生!
舉個例子來說, 2008年北京奧運,當時因為詹莊組合在2007年奪下兩個大滿貫雙打亞軍, 所以那年的教練或是國家資源,都賭在詹莊組合上面,但偏偏,盧彥勳第一輪擊敗 Andy Murry,闖進的輪次還比詹莊組合前面,但那年,盧彥勳沒有正式教練的安排!
那年奧運結束,我就寫了一篇文章,台灣需要國家隊長期的教練安排,男隊和女隊都需要, 這是目前世界各國的趨勢。但八年過去了,這個制度還是沒建立,每當我看到媒體討論謝淑薇事件,我都想,為何沒人深度的討論國家隊教練制度面的問題?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只是網球,台灣的各項運動,都到了需要徹底翻過一次,整體改造的時候了!
從教育制度, 體育班制度, 運動員不用讀書的荒謬, 到國家隊選手和教練選拔, 每一次亞奧運, 都要吵一次, 這難道只是個人的問題?
沒有嚴謹的制度, 台灣的運動產業, 不會成氣候的, 沒有徹底改革的決心, 繼續讓目前檯面上這些人掌握資源, 不參考國際上最新的發展趨勢, 不融入新血, 台灣的運動選手, 到運動產業, 只能自求多福!
一支 iPhone 的產出, 需要超凡的品牌設計團隊, 和精密管理的代工廠。
而台灣沒有完整的體育政策, 沒有運動產業產業政策, 沒有好的教練團隊, 卻期望台灣出世界級的運動選手?
是假的。因為,奇蹟,不會重複發生!
(本文經原作者徐正賢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首圖來源:中央社。)
—
延伸閱讀:
【謝淑薇退出台灣網壇】如果總是會吵的才有糖吃,那我們支持謝淑薇出來吵吧
【竟然有臉說相忍為國】不只謝淑薇被欺負,這些體育協會都曾霸凌國手
【還記得盧彥勳嗎?】新的世界球王誕生,台灣下一個網球明星還只能在小公園裡揮拍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