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需要關心這則新聞?】
一年過去了,反課綱的行動終於有了一線希望。但在政府決定納入學生討論課綱之後,又掀起一波狂濤,部分學者認為學生並不具備豐富知識不該參與課綱討論。然而這樣子的態度,也顯示出台灣在教育上長期以來的問題--只看見考試、只家長式的施加給學生「大人認為應該要懂」的知識。經過一年了,台灣在教育上究竟進展了多少呢?

林冠華追思會
去年7月30日長期參與反課綱運動的20歲青年林冠華在家輕生,引爆民眾怒火,占據教育部抗爭7天。總統蔡英文今天在臉書提及課綱審議會將會有學生代表,並標註「林冠華」。
今天是反課綱學生林冠華去世週年,蔡總統下午透過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貼文指出「新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審議會將會有22名學生代表加入。這些學生代表來自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族群,也有著不一樣的生命境遇,他們一定能把豐富多元的觀點帶進新的教材裡面。」
蔡總統說,學校是一個學生和老師共同成長學習的場所。學生不只是被動接受教導的對象,也應該有主動參與和思辨的空間。「從新的課審會開始,我們一步一步來落實這樣的教育理念」。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saiingwen/photos/a.390960786064.163647.46251501064/10153519669936065/?type=3&theater [/facebook]
2016年5月18日,立院三讀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修正案」,將課審會拉高至政院層級,並首次納入學生代表;新政府上台後,隨即廢除微調課綱,反課綱一事終於露出一線希望,林冠華的遺願也終於在1年後達成。
在最後課審會大會學生代表推薦名單中,廖浩翔、蕭竹均2人是反課綱運動核心成員,都曾參與佔領教育部行動。另外兩人,劉千萍具備新住民第二代身分。吳律德則曾擔任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諮詢會委員。
蕭竹均會後受訪表示,他認為,現行的課綱太過死板,希望未來的課綱是柔性課綱,由學生和老師一起學習。
如今課綱邀請學生入會討論,期望未來課綱的調整過程中不會仍然片面由政府一方領導,真正能夠廣納學子意見。
更重要的是,也期望台灣在教育上能夠扭轉思想,如楊照所批評的:
「光是找來討論「課綱」、訂「課綱」的各科「專家」就搞不懂「課綱」的精神。接著又有課本出版商人為了利益忽視「課綱」精深的做法,編出了根本除「課綱」內容外別無其他內容的貧乏課本。
最根本的,家長滿腦子想的都是考試,而不是多元知識與教育,於是江河日下,「課綱」、「一綱多本」、「基測」通通變質。變成什麼? 變成了手段與目的脫節的、新瓶裝舊酒的課本獨裁、考試掛帥,而且這換裝的「新瓶」還很不適合裝舊酒,多加了使用上的麻煩,成了「擾民的聯考」,比原來醜惡、卻誠實的課本威權、「聯考」定前途的制度,還要更糟。」
新聞來源:
ETtoday:林冠華逝世一週年 課綱法制化、高牆外的學生走入體制
風傳媒:楊照專文:課綱不是課本,是學習的最低門檻
中央社:課審會學生代表 2人是反黑箱課綱成員
延伸閱讀:
「請大家正視他提出的訴求,並非死亡本身」林冠華男友站出來與社會喊話
【死了一個年輕生命之後】教育部長吳思華:「從中央到基層,課綱微調完全沒有爭議。」
反課綱結束了,然後呢?教育制度的大漏洞,依然沒有被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