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poll id=”2363588″]

BO 導讀:面對陸客減少,有的人憂慮,有的人開心,但也有人認為,是時候重新檢省台灣的觀光產業。一個國家觀光產業要發展,不只是景色、歷史文物等好的先天條件,也需要政府配合,盤點並確認目前國內的觀光景點與規劃可以怎麼配合。
陸客變少,難道台灣真的就束手無策了嗎?

文/徐子軒

去年以來,聽聞泰國朋友屢屢造訪新加坡、日本等地。新、日相對泰國都屬於高所得、高消費的地方,但泰國朋友們已是新中產階級,造訪這些地方不僅一償夙願,亦為本身能力的展現。如果新加坡、日本可以成功的吸引觀光,為什麼台灣不可以?這便激起我們進行思考。一國能發展觀光事業有著內外條件,內即是國內的硬體軟體建設,如名山大澤、人情風俗等,外即是政府的配套政策、相關企業的企劃布局,內應外合自然可以將人帶進來。

1_60

Grab 號稱東南亞 UBER,更因地制宜的推出 MOTOR 版以迎合擁塞的曼谷(作者攝於曼谷空鐵)。

如我先前在泰國隨筆一文所示,日本、韓國花了不小力氣在經營泰國的中產階級,當然,他們兩國擁有龐大的娛樂文創產業為後盾:kpop 的韓流沛然莫之能禦、one PIECE 與 kitty 的魅力牽動著宅男迷妹、泰國也是日本之外,擁有最多的 LINE 帳戶,這更吸引韓國的 KAKAO TALK 灑重金進佔這塊市場;此外,日韓的明媚雪景、落英繽紛、歷史文物等,都讓泰國極感興趣。再以日本為例,從 2013 宣布對泰免簽,加上安倍三箭的日圓貶值,使得泰人訪日數量屢創新高。

千萬不要以為泰人走的是中式低價團路線,根據日本觀光廳的統計數字顯示,2013 年外國人在日消費,泰國人平均是 12 萬日圓、台灣人只有 11 萬,若從旅行團費來看,泰國平均團費一人約為 9 萬日圓,台灣只有 6 萬多。如此,你還會認為出訪的泰人花不起錢嗎?

2_52

台灣歌手的世界巡迴演唱會,正在曼谷大張旗鼓的宣傳(作者攝於曼谷購物中心)。

先不論匯率,上述延伸出的重點議題,其實是簽證。

簽證有時事關兩國往來尊嚴,須以平等政策處理。台灣由於妾身未明,對於這種平等相當敏感,相信台灣人民多能理解。不過,若在對國家有利的前提上,作出彈性調整亦是正確的方向。泰國多年前早已對日免簽,但基於社會穩定、促進觀光等因素,日本遲至 2013 才對泰免簽;台灣與日同樣有類似考量,今年起啟動了放寬簽證限制的專案,是否能夠得到足夠的回響,坦白說,可能不太樂觀。

除去申請簽證仍舊麻煩,對於東南亞人民根深柢固的成見,才是無法推動觀光的主因。再者,台灣雖不具日韓優勢,卻也有一些地方足以使泰國民眾遠渡重洋,像是我泰國朋友來台,美食固然要吃,但逢廟必拜算是她們的特色,她們在台北數日參拜的宮廟,恐怕多過我一生進廟的次數。且因她們不諳漢語,我還必須充當解籤師父,完成國民外交,以此號召觀光未嘗不可。

3_41

日本推動觀光不遺餘力,在平成 25 年(2013)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旅客已破百萬(作者攝於曼谷空鐵)。

即使政府不夠積極,台灣社會仍然可以發揮力量。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已正式成立,象徵著東南亞 6.5 億人的未來,不只是工廠、更是市場。目前台灣有公司與青年勞動者注意到此項發展,無論是前進最後的處女地──緬甸投資,或是受雇於星馬一帶的新興產業,均可見到台灣人打拚的身影。如今,政府、民間都應該擺脫既有的思維,以嶄新視野來看待這些近在咫尺的鄰居們。

像是台灣網路電商發展協會(TIEA)已於去年宣布將以東南亞做為開展業務的重點,以南向平衡傾中,乃是正確的策略。然而,東南亞亦非吳下阿蒙,有志之士早就深耕,以電商來說,台灣現在要面對的是各國力量,最有名者如泰國第一隻獨角獸 LAZADA,這是由德國孵化、新加坡育成的龐然大物,台商若要單打獨鬥,情形必然不樂觀。新政府換任在即,應將南向列為施政重心之一,或可以國家力量(如成立類似主權基金)協助台商與青年走出困境,並永續經營與東南亞的關係。

4_29

泰國老舊的鐵道,正成為日中兩國在東南亞展開基建競逐的題材(作者攝於曼谷鐵路)

(本文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南向正是時候。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投票:陸客減少你開心嗎?】大眾媒體一面倒擔憂陸客減少台灣完了,你也這麼認為?

開放陸客來台 7 年,發財美夢終究被打破:數據證明台灣觀光根本在窮忙

[socialpoll id=”236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