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方隅
「台獨」跟「台灣意識」是不一樣的東西。
台獨當然有很多種方式,最直接的就是改國號成台灣國。
台灣意識則是泛指,對台灣的文化、歷史、語言或其他方面有所認同,覺得光榮,覺得自己屬於台灣,希望用台灣當成正式的名字,覺得自己的家鄉就是台灣……etc。
中華民國這個名號,現在是所有人的最大公約數;我個人也認為,在國際現實之下,它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至於未來是否要改變以及如何改,大家該持續討論。
我覺得,所謂「泛藍」陣營的菁英們,其實最該做的事情是要去談 ROC 名稱的好處(又或者工具性)是什麼,而不是整天酸台獨,或者,整天去酸台灣意識。
例如林昶佐到瑞士,用了閃靈樂團的人脈接受超多媒體專訪,佔了很多的版面,結果國民黨跑出來酸他搞台獨、酸他之前嗆中華台北怎麼現在接受了,以及酸他護照沒貼貼紙(?!)
工具性的接受跟情感上的接受本來就是不一樣的事情啊!
一個人當然可以工具性地接受一件事,但努力去把它改掉。
所以,國民黨在那邊嗆半天實在沒有講到重點啊!
事實就是,林昶佐在瑞士上了超多媒體版面,然後他的記者會上不斷強調「台灣」的角色,到處找人談說希望台灣能夠在國際上面有更多參與的空間。
其實,讓台灣在國際活動上更多參與 = 讓中華民國在國際上有更多參與
這兩者根本是同義詞。
但是,有許多人(特別是泛藍政黨的人)一直去酸台灣意識,就只會讓兩者變成反義詞,而且把自己跟台灣意識對立起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你不准用台灣的名字去參與國際活動因為這樣叫做搞台獨」,然後還自我感覺良好說是在「教訓台獨份子」。
被人罵說是在扯後腿就是這樣來的。
要說服大家繼續支持使用中華民國的名稱,應該是要去談這個名稱存在的必要性,而不是拚命去講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不用中華民國就是台獨。
這就不是事實嘛!
大多數台灣人在情感上面早就不再覺得我們是「中國」了,任何有常識的人也都會知道中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國就等於中共代表的中國。
世界上絕大多數知道中國的人也都是認為是中共政府,不是中華民國政府(不要跟我說 22 個邦交國還是繼續承認中國=中華民國。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那已經不是現實狀況了)。
所以,藍軍應該要去說服大家的是,中華民國這個用法存在的必要性是什麼、好處是什麼、大戰略是什麼。
甚至,執政的民進黨也應該去講啊!告訴大家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在使用這個名字,我們外交上的戰略應該是怎麼樣。(如果非藍軍的人真的把這個話語權搶過來,那國民黨真的不用玩了)
認真講的東西大概也傳不到同溫層以外的地方。我想,還是繼續看人亂酸及繼續崩潰好像比較輕鬆愉快?
政黨輪替之後,據傳「大悶鍋」又要開演了,覺得心情悶的人就好好期待一下吧!
(事實上,這篇內容的想法已經存在滿長時間了,只是適逢政黨輪替後的崩潰潮,所以把它寫出來。我甚至認為,國民黨會輸掉近年的大大小小選舉,其中一個主因就是分不清楚台獨跟台灣意識的不同。)
(本文、標題由陳方隅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台灣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