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KMTiscoming/photos/a.1103697573030929.1073741827.1103684773032209/1233527073381311/?type=1&theater
【不當黨產入門大補帖第 1 彈】整理了立法院處理不當黨產的最新進度,【不當黨產入門大補帖第 2 彈】則以德國經驗為借鏡,告訴大家台灣的轉型正義已經遲到很久了,而且,就在這段期間,國民黨已經不知道出脫多少黨產了。
在【不當黨產入門大補帖第 3 彈】中,就簡單介紹兩個經典案例,解釋「國產變黨產」、「黨庫通國庫」到底是怎麼回事。
光是靠著這兩樁「無本生意」,中國國民黨靠著黨政合一,就現賺超過 100 億。
勝文の家-帝寶:不只是炒地皮的象徵,更是轉型正義未竟的證明
在台北市仁愛路上、連勝文和魏應充住的豪宅帝寶,這塊地是在 1999 年 10 月,由國民黨的黨營事業「中央投資公司」以 90 億元的價格賣給宏盛建設,現在看到的「帝寶」則是宏盛建設在 2005 年底完工的。
但問題在於,這塊地在日治時期原本是屬於「台灣放送協會」,是「日產」,照理來說,應由公部門接收,怎麼會變成「黨產」?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二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來台接收政權與日本人/日本政府的財產。
當時的「中華民國」處於「訓政時期」,在 1947/12/25「行憲」之前,國民黨是「依法」代表國民大會行使中央統治權的。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 30 條:
「訓政時期,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行使中央統治權。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時,其職權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行使之。」
當時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即黨營事業「中國廣播公司」的前身),就在這樣的法律狀態下,經過「國防最高委員會」決議,「接收」了台灣放送協會在台灣各地的土地與資產,其中就包括了仁愛路帝寶的這塊土地。
1958 年,經過行政院的同意,交通部核發「接管證明文件」給中廣,中廣於同年完成土地所有權的登記。
於是,這塊原為「日產」、戰後應屬於「國產」的土地,就成了「黨產」。中廣在 1998 年賣給另一個黨營事業「中央投資公司」,隔年中投再以 90 億賣給宏盛建設蓋帝寶。
這筆「無本生意」讓國民黨現賺 90 億。
去過凱道的人都一定看過的:張榮發基金會
另一個例子,則是位於總統府正對面的建築物:張榮發基金會,其前身是「舊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
這塊地在日治期,原本屬於日本紅十字會台灣支部。
圖片來源:張榮發基金會
二戰結束後,這塊地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並在 1949 年「移交」給中國國民黨,自此,國民黨將其作為「中央黨部」無償使用超過 30 年,直到 1983 年,國民黨才與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訂約承租。
到了 1990 年 6 月,國民黨以 3.7 億「專案讓售」的方式,取得該土地的所有權。看起來國民黨似乎有付錢,但這塊地當時的市價高達 45 億,國民黨出的價格連一折都不到。
用超低價格買下後,國民黨在 1994 年將原本具有 80 多年歷史的建築物拆除,新蓋一棟大樓。
2000 年政黨輪替,首次下野的國民黨,將這塊地及建築物以 23 億賣給長榮集團。
(後來有媒體追蹤報導,指出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之所以願意花錢購買這塊土地,是因為長榮集團與國民黨之間還有其他利益交換。但這部分就暫時不討論。)
從「無償使用 30 多年」,到以不到市價一折的價格買下、再到轉手賣出賺得差價 20 億,這是「國產變黨產」、「國庫通黨庫」的另一種模式。
想要理直氣壯討黨產?先讀書吧!
當然,中國國民黨的不當黨產絕對不只這些,但到底有哪些?《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還沒通過、行政院還沒開始調查,沒人說得清楚。
討黨產這件事,就像民主化的過程一樣,改革從來不是一次到位,是需要前人一步步的累積,後人再接棒努力。
【不當黨產入門大補帖第 4 彈】將列出幾本專書、政府提出的報告以及數篇學位論文,讓大家能夠較有系統的了解何謂不當黨產!
【不當黨產入門大補帖】系列文章
【不當黨產入門大補帖第 1 彈】立法院開議兩個月,民進黨的優先法案「抄黨產」進度到哪了?
【不當黨產入門大補帖第 2 彈】不當黨產條例三讀後,國民黨還能頑抗提「釋憲」-德國經驗告訴國民黨:門兒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