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伯雍
- 契機
自從美國大選開跑之後,便一直很想去親自看看美國選舉活動的真實模樣。身為一個長期關心國際政治、政治八卦、政治陰謀的研究生來說,跑跑這種活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掉把手) 機會來的也巧妙,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正好來到匹茲堡展開競選活動,幾個朋友不約而同的傳訊息跟我說:
“Hey, Hillary is in the town, do you want to go??”
剛好今天晚上的論文討論課是選擇性的,我心想,為什麼不?當然就去了。總之,台日跨國觀選團很倉促的成行了。
- 美國選民如何參與競選活動?
到了現場,排隊的人繞了整個會場很大一圈。全部人安安靜靜的排隊,時而閒聊,沒有什麼激情,沒有什麼旗幟。總共排多久才進去呢?兩個小時。整整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觀察支持者們怎麼表現自己的支持。
首先,志工是美國選舉的要角。穿著 Hillary for 2016 的志工們在現場來回拿著問卷,親切的訪問大家。跟台灣大為不同,美國選舉中,志工才是主角,黨工非常的少,而人人也都能捐政治獻金給喜歡的候選人。
其次,人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即便立場各異、但仍互相尊重。有希拉蕊的支持者,身上掛著一個大牌子上寫著:Welcome to debate with me.(歡迎跟我辯論) 當然排到都要累死了,老人家不能久站,哪來精力跟你辯論。有另外一個民主黨候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支持者,就站在對街,不斷地對要參加希拉蕊的群眾們溫情喊話。一個橫條上寫:It’s not too late to vote for Bernie Sanders(現在支持桑德斯也不嫌晚),另一組人舉著桑德斯的大娃偶不斷向群眾招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沒有火花,更多的是大家發出會心一笑。

希拉蕊的競選會場有著對手的競選娃娃(圖片來源:原文)
- 簡單卻熱情十足的競選會場
兩個小時候,總算是進去了。若將台灣與美國的競選場合兩相比較的話,美國競選活動較不體貼。進去之後才發現,會場裡面一滴水都沒有。中間群眾區,一個位子都沒有。所以我跟我朋友又硬生生地繼續站。群眾在裡面也不顯無聊,自發性的開始大喊:Hil~la~ry!! Hil~la~ry Hil~la~ry。或者自己開始玩波浪舞,過一段時間,裡面開始發美國國旗、競選標語,瞬間被搶光!總之,活動總算是在六點左右開始。
暖場活動其實也就三個,卡內基學生組的 b box 團出來唱唱、活動主辦人出來講個兩句話,唱美國國。整個會場佈置三個重點:美國國旗、賓州州旗、希拉蕊的競選標語。就這樣。毫不花俏,也沒有任何關東旗,沒有任何帶動唱。終於,Hillary 在六點半的時候進來,我跟朋友從場外到場內,已經站了大約三個半小時。
Hillary 一進來,當然把全場情緒瞬間推到最高。群眾又叫、又跳,匹茲堡市長打頭陣幫她引薦。她站在台上笑吟吟的看著大家,等市長把麥克風交到她手上,她掄起麥克風講了幾句話,完。全。沒。聽。到。 因為群眾都快把屋頂掀了。等到大家比較安靜的時候,她已經開始在諷刺川普。

2016 年 4 月 6 日希拉蕊於卡內基大學內的演講(圖片來源:post-gazzette)
整個演講的重點,聚焦在五個主題:能源政策、薪資收入、移民政策、鼓勵新創、以及你想要什麼樣的美國。講到薪資收入的時候,幾乎很難聽清楚 Hillary 在講什麼,因為幾乎每一句結束,群眾就是又快把屋頂掀了。但依稀聽到 Hillary 在批評,薪資收入不平等不分族群。從這角度觀察,美國選民喜歡支持者與否,很大程度是跟他的政策有關。而顯然美國選民,目前最關心的議題也是薪資不平等的問題,這點與台灣不謀而合。
在演講的過程,希拉蕊也大力表示支持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諸多政策,也說明她在歐巴馬政府任內的一些政績。顯然,支持歐巴馬,是希拉蕊的競選策略之一。這當中就不得不提,在華府時幾乎是聽到美國同學一面倒的對美國外交政策抱持悲觀以及軟弱的態度。然而,希拉蕊卻是大力讚揚歐巴馬,並認為她就是「延續」歐巴馬的政績。當中,她指出,跟共和黨只會批評、跟把經濟弄糟,歐巴馬則是帶領美國走出經濟衰退,光這點就足以大力肯定歐巴馬。“Don’t Let the Perfect Be the Enemy of the Good”(別讓美好成為完美的敵人)希拉蕊如此下了註腳。
- 美國民主黨選舉的有趣點
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始終抱持著一種疏離感在觀察美國的選舉。整體來說,有幾個美國競選活動的有趣點。第一,即便不同立場的候選人在電視上辯論的很激烈,但到了活動現場,大家還是互相尊重。這點可能與美國根深蒂固的互相尊重、個人主義高,有很大的關係。第二,即便是同黨的參選人,但在政策上卻有非常大的不同。桑德斯自稱自己是社會民主黨,而希拉蕊則是更向中間立場靠攏,在財團與庶民間取得平衡。第三,有幾個議題,我深切的感受到美國人民主黨支持者的渴望:薪資不平等、美國必須要再次強大,還有最重要的是⋯
「不 能 讓 川 普 當 選。」

如果由川普當選,可能是史上最大的悲劇了(圖片來源:Flickr Gage Skidmore CC Licensed)
今天同時也有相當多的外國人去觀選,多到誇張!從這角度來看,如果外國人都普遍支持 Hillary,代表這些國家的人們更願意支持美國在世界上的角色。從這角度切入,Trump 如果選上,勢必會影響美國在世界領導者的地位。
- 台日觀選團的結語
最後回到台灣,談談我們愛的台灣。台灣選舉旁邊都有民主香腸攤、飲料攤,真的是人性化多了。幾張椅子、一個烤香腸拼盤、台南口味甜醬油、蒜頭,民主跟庶民文化的完美結合。離開會場前,日本朋友開玩笑的說:「我們國家都沒有總統選舉,只有議員選舉。真不知道可以自己決定國家領袖的感覺是什麼感覺。」我想了一下,半開玩笑的說:「一種投下去會攸關生死的感覺吧?」
(本文由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美國、台灣選舉文化有何不同?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Rona Proudfoot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今日國際總覽》大蘋果做出選擇──美國總統紐約州初選,共和黨川普壓倒性勝出
形容掃街隊伍是「桃太郎」、小黨是「水溝蓋選舉」… 日本選舉文化與台灣有何不同?
台灣的選舉保證金可以在法國選六次總統 為了你手上那張票,原來他們花了這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