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全台的老街好像都長得一個樣?台灣一窩蜂的習性大家都明白,而在 2007 年三峽老街修復完成,贏得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全球建築金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 2007)之後,它就成了多數老街復興的模仿典範

但三峽老街好不容易要迎來它的百歲生日,卻遇上了蠻橫不講理的新北市政府無預警挖去石板路面,鋪上柏油路。你想像一下,如果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舊城區被他們政府挖去了石板路面,然後重新鋪上柏油,這能看嗎

藝術與美感講求的是整體性,而不論它是不是一個年代足夠久遠的文化資產。今天不論是三峽老街因為重建而鋪設的石板路,或是在佛羅倫斯舊城區年紀可能上百歲石板路,它們都是鑲嵌在這古老氛圍中的一片拼圖。少了它拼圖就不會完整

而且魔鬼藏在細節裡,美感的營造就是一點一滴建構出來的。在三峽老街的石板路上,還藏有當地文史團隊在當年老街修復的時候設計的青斗石板與銅鑄磚,裏頭蘊含了當地的發展歷程。走一趟老街,如果你注意腳下,就可以把三峽開發史給一覽無遺。這種結合歷史、文化與美學的體驗是柏油路能給的嗎?

(被拆除的三峽老街石磚。圖片來源:wikipedia。)

日本也有類似的巧思,而且是遍及全國。如果有去過日本旅遊的人就可能發現,不同地區的下水道孔蓋上頭鑄造的花紋都不一樣,而且都彰顯著當地的特色,甚至有日本網站專門蒐集各地的圖樣。就是因為這種設計十分不起眼,反而讓觀光客在發現的時候更加驚豔。(還變成了另類的蒐集項目)

(京都府宇治市的下水道孔蓋。圖片來源:hotetu.net。)

  • 黑箱作業就是有效率,一下就把工程給搞定

今天,新北市政府與當地里長表示那些石板路與銅鑄磚在雨天容易讓機車騎士滑倒,所以要改用柏油路。撇開美感的問題不說,以台灣的施工品質來看,坑坑疤疤的柏油路是有比較好嗎?要做防滑處理的方法絕對不只有挖路重鋪而已,不然歐洲各國的舊城區早就被柏油路佔領了。

而且新北市政府僅以一紙區公所的公告就逕行施工,當初那些參與修復重建的文史團體的意見在哪裡?新北市政府這種突擊式的施工,效率真的是高到驚人,,怎麼沒看到三環三線蓋得這麼有效率?

朱立倫昨天在市政會議中表示「這種時代居然還用這麼粗暴的方式,對待深具重要指標、文史保存意義的三峽老街」,深表歉意。但是,拆都拆了,難道你會把石板路鋪回來嗎?何況早在一個禮拜前,挖路工程就已經動工,你過了一個禮拜才回應,這段時間你沒有回應是在等看風向往哪吹嗎?

柯文哲想要把三井倉庫搬個幾公尺就喬了老半天,還被罵得要死,朱立倫怎麼好像只要道個歉就沒事了

(首圖來源:Wikipedia。)

延伸閱讀:

從藝術史看三井倉庫》藝術品的生命不在於自身,更在於它與環境的結合。搬遷三井倉庫就是在扼殺它的靈魂!

北港糖廠遭火災燒毀並非個案──一張地圖告訴你,台灣政府多不重視歷史遺跡

變色的白色力量》南港瓶蓋工廠承諾跳票,柯文哲竟回:以前說反攻大陸也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