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淪為僅有形式的作秀場面(圖片來源:馬英九臉書)

植樹節淪為僅有形式的作秀場面(圖片來源:馬英九臉書

文 /徐嶔煌

植樹節快過了。這個植樹節,就是那個老年代叫做國父逝世紀念日的日子。政府告訴我們說:國父孫中山往生的日子,也是我們大家要認真種樹的日子。

為什麼呢?因為,當年孫中山在中國看到民間砍伐樹林到水土保持不下去,整片山頭都光溜溜的。就提倡要造林、種樹、大面積創造樹林來保證水土保持。所以呢,紀念孫中山,要把在中國西北方黃土高原的五泉山一帶,新植林命名為中山林。要把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命名為植樹節。

1942 年,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巡視西北到蘭州,看到荒涼不堪、淒淒慘慘的景色,連綠意都沒有。就說:「好吧,我們來造林吧!」那一年秋天,開始造林,到 1950 年統計共造林 391005 株,活下來的有 98744 株。1952 年,徐家山主要樹種白榆發生了大面積蟲害,數萬白榆逐年毀滅。國民黨甘肅省政府曾在徐家山立了一塊「中正牌」,紀念蔣介石造林,稱之為「中正林」。

 由國父紀念館主辦的植樹節活動,更加凸顯其中的黨國意味(圖片來源:國父紀念館)

由國父紀念館主辦的植樹節活動,更加凸顯其中的黨國意味(圖片來源:國父紀念館

有印象以來,植樹、種樹,好像變成是 312 植樹節應該要有的活動。就跟法會一樣,普渡眾生。每年遇到植樹節,政治人物就要拿個鏟子,在攝影機前面種棵樹,鏟個幾下,才算過植樹節。你看連今年的新聞:「馬英九總統 12 日赴桃園市八德區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參加『中樞紀念植樹活動』,率副總統吳敦義及五院院長共同種下台灣原生樹種,象徵為台灣土地種下未來與希望。」

水土保持好棒棒,為台灣土地種下未來希望也好棒棒,然而真實是?中國國民黨政府自遷台後,始終背負著伐害台灣森林的罵名。而執行砍木頭的林務局,則是那個劊子手;不過,林務局覺得很委屈。他們說,早年政府財政很糟,政府為籌措經費應付開銷,只能多砍些木頭,賣錢來應付公務員及軍隊的薪水和開銷。

林務局不服氣的部分是有道理的。根據林務局的資料顯示,民國 41~43 年間,整個政府公有事業總盈餘的三至四成來自森林收入。民國 34 年,國民政府自日本人手中接收台灣,推動「以農林培植工商業」的產業政策。執行「全面皆伐」的政策,所以它們大量砍伐原始森林。民國 45 年,林務局在十三個林區厲行「多造林、多伐木、多繳庫」的三多政策下,民國 54 年到 64 年間每年平均伐木面積超過 10,000 公頃,民國 60 年的 16,000 多公頃已經達到最多了。

民國 64 年,台灣政府終於開始注意到森林對國土安全的重要性。奇怪咧,孫中山已經在幾十年前講了造林對國土保護的重要性,幾十年來政府都沒聽進去拼命砍!矛盾的是,幾十年來還在拼命做秀種樹搞樹節!

 要求轉型正義,原住民團體高喊廢除植樹節(圖片來源:原住民族電視台)

要求轉型正義,原住民團體高喊廢除植樹節(圖片來源:翻攝自原住民族電視台

那時候,幾個大林場內的檜木林,幾乎已差不多全砍光了!民國 79 年,政府以行政命令宣布禁伐天然林,大規模的伐木報效國家才說掰掰,剩下山老鼠去砍。也就是說,那個年代,國民黨政府是在民國 79 年才停止砍木政策。

那,每逢植樹節,就是紀念孫中山往生的逝世紀念日,要植樹為了水土保持。連陸正——當年台灣綁票殺人、殺了國小學生陸正的案件——他爸爸都要找新竹東門國小的小朋友來植樹紀念陸正(當年我也是其中之一)。看到政府(包括今年在內)紀念植樹節,到底是要紀念甚麼?

(本文、標題由徐嶔煌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馬英九臉書

推薦閱讀

歷史課本裡沒有寫的孫中山:在把他當國父之前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你爺爺有參與辛亥革命嗎?為何台灣有這麼多「紀念中國」的節日?

除了 228,歷史課本不提的森林史真相:國民政府才是掠奪資源的最大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