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94 年開始,美韓聯合演習與朝鮮的抗議就是每年春季固定會出現的新聞。不過,隨著金正恩的態度日漸激進,使得今年的聯合軍事演習規模創下史上新高,目的就在於喝止朝鮮進一步的挑釁行為。而追溯起原因,在於金正恩先在今年 1 月試射氫彈,又在 2 月試射彈道飛彈,這兩次的軍事行動直接觸動了朝鮮半島本已緊繃的關係。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朝鮮,領導人的生日是全國慶祝的盛事,而金正恩試射氫彈一方面就是為了慶祝自己的生日;另一方面,由於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從未成功試射過氫彈,而金正恩此舉將是前所未有的成就,可以以此鞏固朝鮮內部政治局勢,為 5 月的朝鮮勞動黨大會做準備。而 2 月的彈道飛彈試射,北韓則堅稱是發射衛星,但國際社會對這說詞並不買單。

經過這兩次事件後,日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也做出回應。在 3 月 2 號,安理會公開譴責北韓試射氫彈與彈道飛彈的行為,並進一步擴張制裁。制裁內容涵蓋禁止將航空、導彈燃料出口給北韓,與禁止從北韓進口礦產原料。

今天 (3/7) 美韓史上最大規模演習登場,據聯合報報導,今年參與演習的人數是去年的四倍。對此,朝鮮方面則表示這是對其主權發起的挑釁,並揚言他們具有隨時可以打擊華盛頓的手段,甚至不惜動用核武。只是對於朝鮮的說詞,專家普遍抱持懷疑態度,認為它並無能力達到其所聲稱的核子攻擊。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雙方劍拔弩張,嗆聲不斷,但實際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戰爭並不會一觸即發。其實,美韓軍演每年都會造成朝鮮大小不一的抗議,但事實上僅是用語激烈程度的差別而已。美聯社就指出,2013 年朝鮮也曾進行核彈試爆與飛彈試射,也招來聯合國的制裁,朝鮮也同樣在軍演的時候放話抗議,不過最終什麼也沒有發生。

實際上,這幾乎成為一種固定上演的戲碼:透過軍演,美國既可以鞏固它與韓國之間的關係,又可以壓迫朝鮮的氣焰與發展;而朝鮮則是可以透過展示武力的「戰爭邊緣」策略,來試著換取國際的安撫性資源補助 (雖然也可能換到的是制裁),並向國內表現出強人形象。緊張關係只是一時的,更多的是雙方趁機各謀其利而已。

(首圖來源:DVIDSHUB,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中國軍演模擬台總統府,台美軍事合作將升溫?

兵家必爭之地》2016 年才開始,一場遊走危險邊緣的南海「嘉年華」就已經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