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台灣有什麼值得傲視全球的,便利商店絕對是其中之一。根據經濟部統計,全台便利商店數量已經突破 1 萬家,平均每 2300 人就有 1 家便利商店,而 2015 年便利商店的營業額更是高達近 3000 億元。便利商店會這樣蓬勃發展,全方位的服務功不可沒,卻苦了裏頭的店員。

早期的便利商店就像是個小型的超市,店員基本上只要進貨、補貨、打掃跟結帳就行,到了晚上也是熄燈打烊。到現在,便利商店不只全年無休,近年更轉型成一個休息站,提供座位讓讓顧客休憩用餐。結果,隨著便利商店的多元經營,現在的店員除了零售服務業的基本功之外,還要會代收帳單、煮咖啡、擠冰淇淋、烤鬆餅和番薯、做手搖飲料、代為送洗衣物、收快遞包裹,就連清理客人的廚餘、掃除店內的廁所都進了他們的工作範圍之內。

細數之後才發現,沒有十八般武藝恐怕是做不來便利商店店員的。但是做了這麼多事,現在他們的薪水也不過就是最低時薪 120 元,而且這還是去年調整的,可這都還沒算進因為店長刻薄要求而必須比班表早到晚退的工時。工作瑣碎、忙亂又低薪,無怪乎便利商店店員的流動率始終居高不下。拿這樣的薪水做這麼多事,有誰待得久?

  • 兼職防災士?便利商店店員已經很忙,不要再害他們了!

因為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的緣故,都市防災問題又浮上檯面,於是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就建議,中央機關可以規定某些職業需要有防災士執照,其中就包括了便利商店的店員。可是,便利商店店員平常要做這麼多事,已經忙得跟狗一樣了,哪來的美國時間去受訓?

更現實的是,就算店員辛苦拿到了這張證照,用膝蓋想也知道沒有辦法加薪,他們當然不幹。即使透過法規讓店員去受訓,但要是沒多久之後店員離職了,受訓的成果也就跟著沒了。說不定這還可能變成當年的 22K 計畫翻版,成為便利商店騙補助的冤大頭。畢竟比起法律強制力,用政策補助當誘因更有可能讓便利商店配合。

現在店員的負擔與薪資比已經誇張到不行了,李鴻源的想法明顯就是不知民間疾苦。更何況便利商店就只是便利商店,它所提供的服務也不該無限上綱,成為政府機關行政怠惰的出口。如果真的要推動防災的話,為什麼不要求村里長去考這執照呢?

(首圖來源: 明道大學資訊服務團,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陪我們走過 35 年:細數便利商店帶給台灣的七大改變

台灣被便利商店寵壞!你知道走路去超商比開車到大賣場花更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