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政黨奧援與競選經費,只有一間溫馨的競選辦公室。 來源:馬躍比吼提供
走進中山區雙城街的小巷,馬躍比吼的競選辦公室不同於其他政黨候選人的競選辦公室,沒有經費設置龐大的招牌,但辦公室簡單的擺設,以及朋友設計的馬躍比吼的招牌爆炸頭娃娃掛在牆上,十分溫馨。一旁角落放置來自不同原住民藝術家們捐贈的藝術品,是支持馬躍的朋友們知道馬躍要參選立委後,捐贈給辦公室作為募款使用的禮物。不被政黨收編、不被財團控制,所有競選經費來自夥伴的支持,是馬躍比吼新政治的基礎,也是堅持。
本次專訪平地原住民立委參選人馬躍比吼,共分為上下篇。本篇為上篇,下篇請見:
還說沒有歧視?原住民立委參選人馬躍比吼:怕丟工作,族人不敢用真正的名字生活
- 難道沒錢沒勢,就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未來嗎?
從小到大,課本上告訴我們,選舉制度是民主的。但本質上,選舉追求的,是票數的極大化。什麼樣的人最適合出來選舉呢?沒有錢,至少要有票。年輕人沒人脈,沒票;原住民人口佔台灣 2%,沒票;不是企業富豪,沒錢選舉更沒錢買票,失敗。看似民主的選舉制度,對於弱勢群體參選相當殘酷。當然,有政治企圖心的人可以選擇加入黨派,透過政黨奧援與輔助,取得更多資源來競選。今年 46 歲的馬躍,作為一個沒錢的年輕原住民,馬躍比吼卻選擇了一條最最艱困的道路。本次,他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平地原住民立委選舉。
回想自己為何以如此大膽的方式投入選舉,馬躍比吼表示,對於參選意志的萌芽,是在 2011 年一次阿美族爭取歸還傳統領域的夜宿凱道的行動。
阿美族一直以來被政府剝奪土地,濫墾濫伐。2011 年,馬英九政府竟然還要在阿美族傳統領域開發森林遊樂園,族人們多次抗議皆未獲得林務局回應。阿美族守護聯盟發起抗議,決定夜宿凱道。抗議晚會當天,有位原住民立委上台作秀,但卻不願提供實質幫助。馬躍比吼與一同參與抗爭的歌手巴奈對此相當無奈。看著巴奈的小孩跟著家人走上街頭,馬躍比吼擔心:「難道我們要給小孩的未來是這樣的未來嗎?」高舉白布條與惡質官員抗爭固然重要,但僅靠如此,很難改變原住民族的生活。與巴奈多次討論後,他決定走上政治路,參選原住民立委。
圖:歌手巴奈與馬躍比吼是多年好友,全力支持馬躍比吼參選立委。 / 來源:新頭殼
- 「原住民政治,需要更多瘋子來投入!」
原住民參政是一條困難的路。馬躍比吼舉例,以台灣的不分區立委選舉規則而言,本次代表時代力量參選不分區立委的原住民代表高潞‧以用,若要拿到立委席次至少要過 5% 的門檻。但全台灣原住民所佔比例僅有 2%,就算動員所有原住民都去投票,連政黨票門檻的一半都不到。現有體制徹底抹殺弱勢族群參政的空間。有企圖心想投入改革,參選原住民立委選舉的人,也幾乎都選擇投靠政黨,爭取資源,更別提成立一個原住民政黨。
就算以馬躍比吼本次所參選的平地原住民立委來說,馬躍比吼要在全台灣原住民投票得到前三名,才能當選。一個立委參選,選區卻是全台灣。
但馬躍比吼認為,過去太多有志於改變的原住民前輩、朋友被政黨徵召參選,可是不論參選不分區或是原住民立委,許多黨派並不是真的將原住民族視為政策重點,更多時候只是作為多元文化的點綴。這讓他覺得很不甘心。曾擔任過紀錄片導演與原住民台台長的他,經驗資歷豐富,對原住民族的了解更是透徹。雖然許多黨派十分重視馬躍這樣的人才,多次私底下詢問他的意見,希望能徵召他擔任立委候選人,被馬躍比吼一一婉拒。
望向牆壁上寫著「做自己的主人」的大布條,馬躍堅定地說:
「改善原住民族的問題,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當然,路有很多條,加入現有的黨派是一條捷徑,但我願意去走一條比較難走的路。」
馬躍認為,過去既然已經知道投靠黨派可以改變的東西太少,他希望自己的參選可以做為未來想要參政的原住民的榜樣,「讓大家知道,就算不依靠別人,我們還是有能力出來選,還是要做自己的主人!」
圖:三個小黨召集人都曾拜會,但馬躍堅持獨立參選,做自己的主人。 來源:PNN
- 小貓兩三隻,戰場卻是全台灣
馬躍比吼本次無黨籍參選,可以使用的資源稀少。我們進一步詢問辦公室的固定人力,馬躍比吼看向辦公室,苦笑說:「大概就這麼多囉。」沒有經費,不靠政黨提供人馬,辦公室裡僅有兩位有原民身分的助理,以及三位熱心幫忙的非原住民朋友。光靠五位平均不到 25 歲的助理,要規劃全台部落拜票行程以及大大小小的活動。但馬躍比吼保持樂觀認為,新政治的開始,需要靠更多原住民年輕人的參與。現在辛勤拜票的成果,有更多的年輕志工會在假日幫忙舉辦活動,希望能讓馬躍衝高選票。
除了年輕朋友以外,受到馬躍比吼感動,許多優秀的原住民歌手與創作者亦紛紛相挺。本周日(12/13),馬躍也將在自由廣場舉辦原住民歌手募款演唱會。 這場原住民歌手為主的演唱會,將邀請張震嶽、巴奈、以利高露、胡德夫等知名歌手,陣容華麗。同時,現場也會販賣競選小物與手工藝品,為馬躍募集競選經費。馬躍表示:「如果欣賞這些作品,認同原住民的文化,都很歡迎到現場參與拍賣會,看見更多來自原住民族的藝術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歌手張震嶽、巴奈、以利高露紛紛相挺,會出席周日募款演唱會 / 來源:馬躍比吼《我們還有夢》募資計畫
- 最初也是最後的夢想:尊重文化,讓原民的回歸原民
圖片:馬躍比吼的六大政見,呼籲做自己的主人 來源:馬躍比吼粉絲頁
馬躍比吼說,如果明天就可以通過一條法案,他最希望的就是修憲,並在原住民專章中清楚說明中華民國與原住民族之間的關係。原住民族先於國家而存在於這片土地上,在國家權力開始運作之前,原住民已是有序地生活,每個部落都是完整的「政治實體」。馬躍認為:
「如果得到國家承認,供為所有法律訂立與運用的基準,真正的多元文化才可能被落實;否則原住民總是被強迫融入國家框架,原有的文化被拉扯而扭曲變形,國家與所有人民也總是找不到方式對原住民族的苦痛作出回應,是ㄧ個雙輸的局面。」
當政府口口聲聲希望尊重多元文化、發展多元社會,但原住民的活動仍受許多法令限制,過去習以為常的傳統總需承受罪責;過去可以採集的樹木、果實,捕捉的鳥獸、漁獲,卻成為違法證據,原住民族無法成為文化的主人,總需被決定是否可以從事活動。
所謂的文化,意義本在於生活的實踐。馬躍比吼認為,目前的作法是最沒有想像力的作法。原住民立委的選舉制度反而限制原住民推舉自己的代表。舉例而言,選區的劃分讓原住民立委只能用稀少的資源投入全國選區的選舉,這樣就不得不依靠外在的力量。但若是以過去阿美族部落的慣習,不一定要透過投票,可以讓大家共同推舉。若有不同意的地方,每個人都要努力去說服、討論,直到達成共識。民主選舉不是西方文明國家專屬知識,如何決定自己的未來,原住民族各有自己的想像,不應該粗糙地被投票制度綁架。
將原住民專章書寫清楚,讓原住民族過去被奪走的歸還,讓族人可以擁有自己的名字,讓原住民族有能力選擇回到自己的文化,也讓其他人認識原住民族的文化。只有當原住民族可以開始擁有自己的電視台、自己的學校、自己的選舉方式,回歸到自己的法律與制度,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尊重差異,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