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 是歐巴馬政府精心打造的歷史留名之作,三十年後當人們想到歐巴馬的時候,只會記得三件事:他斬首了賓拉登,他啟動了對伊斯蘭國(ISIS)的打擊戰,他完成了 TPP。至於美國國會是否最終批准 TPP,這應該是毫無懸念的事,即使不發生在他任內,也終發生在他任後。因為,TPP 乃未來二十年美國全球戰略中的關鍵組成部份,而民主黨或共和黨議員都是忠貞的美國人,他們都服膺一個從來都不放上檯面的價值理念:世界上不能出現足以威脅美國強權的另一個強權。這裏,指的當然就是台灣海峽對面的那個國度 - 中國。
台灣社會一般都只注重「小地緣」,那就是台灣和中國之間的地緣關係。少數人會注意到「中地緣」,就是台灣在亞洲,尤其是東海和南海地區中的角色。但是一旦談到「大地緣」 - 以地球的高度來看問題,台灣就抓瞎了。TPP 是個大地緣的事件,而台灣還在以小地緣的視角看它,即使論及中地緣,也多屬「以中國為座標」的習慣態度,例如,台灣會喜歡去比較加入 TPP 或加入 RCEP 的經濟利益得失。
我們先來看看,為何 TPP 是大地緣事件,然後再來分析台灣的進退行止。
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地球上唯一的霸主,意氣風發之餘,開始依照美國的意志,通過軍事行動重新打造世界秩序,發難的地點就是石油能源重鎮的波斯灣。這場軍事運動,以 2001 年賓拉登攻擊紐約世貿中心為轉折點。雙子星的倒塌,對美國人的心理打擊,甚於 1941 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因為這是史上首度美國本土受到攻擊。自此,美國失去了「重新整理亞洲秩序」的精力和資源,對新興中國的策略只能從「圍堵」轉向「吸納接受」。
經濟上,雖然歐盟的興起威脅到了美國的經濟地位,但在吸納接受中國的方針下,美國半推半就的演化出了「美國印鈔、中國製造、美國消費」的無本生意策略,倒也維持住了局面。這整體形勢一直要到 2011 年刺襲賓拉登成功之後,奧巴馬才高調的在 2012 年宣布:(軍事)重返亞洲,劍指中國。然而,空檔的 2001 至 2011 年,正是中國軍事、經濟突飛猛進的十年。因此,從全球大地緣的角度看,當今中國最需要感謝的歷史人物是賓拉登,沒有他,中國的進展至少得遲緩個五年十年,美國也可能已經成功的通過圍堵而迫使中國進入了美國理想中的亞洲秩序。
TPP 就是這樣一個「大地緣」背景下的「中地緣」產物。美國加入之後,逐步將其打造成美國主導的「重返亞洲」政治、經濟利劍;它雖然起於 WTO 式微之後興起的區域貿易圈潮流,但美國的意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區域貿易關稅關係,而是一個「美國秩序化、標準化」的平台,其中的細節雖然還未揭露,但是不用猜測也知道,其中對於市場開放、政府採購、智慧產權、爭議程序透明等等「軟領域」的硬性要求,中國若想加入,實質上將被「倒逼」而不得不進一步透明開放,而那正是現階段中國最害怕的事。
TPP 的內涵,或許可從美國和歐盟正在談判的 TTIP 協議中窺知一二。雖然也極度保密,但是歐洲媒體已經知道了一件事:如果同意美國的條款,日後「政府主權」這件事,至少在商業領域將逐步消失,因為跨國公司可以輕易的在法庭上訴訟各國政府的政策,而在已經趨向一體化的歐盟境內,個案很容易就變成通案。
從大地緣來俯視,東邊的 TPP 加上西邊的 TTIP,總經濟體量佔全球 60%,而美國基於美國的標準予以規範一體化,事實上形同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動作,其效果將由經濟面滲透到政治面。因而,美國駐歐盟大使稱 TTIP 為「經濟政治上的 NATO(北大西洋(軍事)公約)」。依照此論述,在亞洲,TPP 則可視為「美日安保條約」的政治、經濟延伸。
中國祭出了三把刀來回擊 TPP:RCEP,亞投行,一帶一路。台灣要參與哪一邊,還是兩邊都參與,估計接下來會產生激辯。但是,台灣社會及決策層必須先弄清楚其中的根本差異:中國三把刀的本質是從上至下的、類似「朝貢關係」的恩賜系統,而 TPP 雖然是一個「平台關係」,卻也是美國將來「予取予求」的通道。若以經濟利益掛帥,兩邊的貿易市場、關稅好處,其實可能差不多,當然是兩邊都參加最好,但以中美雙方都對台灣有戰略利益交換的考量,台灣若過於傾向於一邊,招式用老了,有可能落到兩頭不搭的境況。
TPP 對台灣國內行業和政府效能的壓力,應該是大於和中國打交道,另一方面,倘若中國最終也選擇爭取加入,在中國的台商也將承受過去沒有的新挑戰。
此外,TPP 與 TTIP 的標準遲早會合流,而歐盟剛剛宣佈將與台灣進行投資協商,從大地緣的角度看,台灣此刻若將 TPP 與 TTIP 兩者「打包」和美國進行協商,也不失為一種策略。
任何跨地緣的經濟、政治組織,都基於「跨主權」的價值觀,這是台灣必須學習的價值觀;大國政治之下,台灣若死抱「絕對主權」的選舉神主牌,不但他國會嘲笑,恐怕最終哪輛巴士都會搭不上。
(本文為范疇授權刊載,粉絲專頁:范疇,本文原刊於今周刊 2015/10/22 983 期——以全球高度看問題 台灣才能手握政經利劍,非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sese_87 ,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