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
最近柯文哲拋出了「我不會打房」的宣言,讓人搞不清楚,為什麼選前高呼「居住正義」的他這會兒似乎又站在營建商這邊?其實不只柯文哲,蔡英文政策召集人林全也說「房價漲了就不該跌」,原因正是一但房價慘跌,將會導致金融體系崩塌。
真正要解決問題,還是要檢討政府過去將資源都「押」在房地產上,導致實體經濟沒發展,薪資過低。然而,改變失衡的資源分配需要時間,現階段房價「維持現狀」恐怕才是正解。
「房價一旦漲了就不能跌」,老實說,從治國的角度來講,這句話是實在話。
我們年輕一輩人在網路上講話,都好像恨不得房價能夠一夕之間打個五折三折的;但問題是,如果房價這樣暴降,第一個會發生的是什麼事?絕對不是年輕人馬上變得買得起房子,而是會發生金融風暴啊!
台灣現在銀行放款,有四成以上是在房貸部位。你讓房價短時間內巨幅波動,影響淺者銀行就開始大抽銀根,過幾天你就會看到你朋友辛辛苦苦貸來的房子被法拍跑去睡公園;而影響深者,銀行整個倒掉,在存款保險可能不敷使用的情況下,你的銀行存款可能化為烏有。
台灣近十年來,整個社會的資源幾乎都押寶在房地產上面,這就好像吸毒一樣。一個重度毒癮患者要戒毒,並不是抓到牢房裡面都不給它毒吸,這種方式很可能毒還沒戒掉,人已經因為戒斷症狀而一命嗚呼了。要也是使用替代品,一點一點地把毒癮程度壓下來。人體固然如此,房市也是這樣。
急速打房打到最後,最大的輸家恐怕不是銀行與資本家,而是受到貸款約束的小市民。作為一個即將負起責任的影子政府,高喊「打房」口號很簡單,但是能依據狀況說出實話並不容易。
講這句話之外,林全也有補充說明。他的論調是,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房價,而是台灣的薪資水準太低。
現在解決高房價問題的路線有兩種:一是直接把房價打下去,但是這註定會把整個台灣的金融體系一夕打垮;二是控制住房價,使之持平,或緩升緩降,以上不幫助房市成長、下不造成金融危機為要點,然後盡可能地發展實體經濟,好讓普遍薪資水準成長能超越房市,也就是說讓房價所得比能緩步下降(如果急速下降的話,市場供需法則又會讓大家一窩蜂去買房)。
回過頭來說,國民黨這八年真正的問題在於,放任熱錢往房地產市場集中,而不設法改善經濟體質,或採取措施把資金導向實體經濟上面。民進黨現在想要嘗試的是回頭發展實體經濟,但經過國民黨這八年的摧殘,這點做不做得到,我很難說。但至少民進黨有在嘗試,而國民黨卻連嘗試都不去嘗試。
真正要看的指標是房價所得比,而不是房市的絕對價格。肖想房市能在一夜之間砍半的,那是不明前因後果才會講的話。
(本文由PTT 實驗坊cgi0911 網友授權提供,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Rich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