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導讀:前陣子我們討論了TPP(泛太平洋夥伴協議),內容提到零管制的貿易風險。究竟這些打著自由貿易口號的合約,是為了要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失業率,抑或著只是助長了大財團的聲勢?
原文作者 HANS-WERNER SINN 是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經濟與公眾財政領域的教授。
被稱為「經濟北約」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最近在討論歐盟與美國之間的合作深度,可望產生顯著的影響力。
經濟北約中的成員超級威:雙方成員歐洲跟美國這兩個經濟體,就佔了全球 GDP 的一半與 1/3 的貿易流量!
為了確保 TTIP 可以讓歐美雙方互惠,所有的協議都必須加以檢視,以防陷阱暗藏其中—— 有些非常的明顯,有些卻難以辨識。
這樣的協議其實並不特別;近年來雙邊貿易非常盛行,例如:歐盟和加拿大最近簽署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就是其一,而且這還能為 TTIP 的未來打下基石。
雙邊貿易會這樣興盛其實並不令人意外,想想在 WTO 一個談判就要歷經多少次協議和失敗,因此國家之間透過這樣的方式先行取得貿易優惠很正常。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杜哈回合(Doha Round)貿易談判:歷時 12 年仍無法達成共識,雖然去年峇里島套案成功達成協議,但也只是讓貿易流程便捷化,加速關稅的徵收而已。
- TTIP 最大的談判爭議點是什麼?
在 TIIP 的談判中最大爭議點是什麼?在於這將打破地區因為財團等利益團體挾制,而製成的對消費者權益有損的法案。消費者的權益將可以因為區域間更為便捷的貿易關係,而獲得提升、保障。
就以雞肉的處理來說吧,在美國,雞肉是以氯水清洗殺菌;而歐洲則是在飼養的時候,餵食抗生素。這聽起來可能很荒謬,但是歐洲的製造商試圖說服消費者,氯洗雞的方法是有害的。 事實上,美國在消費者保護上是比歐洲更嚴格的,歐洲法院的卡西斯第戎決議生效後,歐盟的共同標準是以聯盟中國家之最低標準為主。
相較之下,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強制執行最高產品標準,也就是說,歐洲的消費者在 TTIP 實行後,便可以低價購買到高品質的產品。 貿易便捷化的最大好處就是讓各國可以更專注在自己最擅長的項目上。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 Ralph Ossa 幫美國經濟研究所做的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德國沒有進入國際市場,他們的生活水平將只有現在的一半。德國經濟研究所的 Gabriel Felbermayr 表示,TTIP 可以提升德國的生活水平 3-5%。
- TTIP 或許能帶來好處,但也需要嚴防它變成歐債共同化後門!
貿易便捷化最大的風險就是貿易轉移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兩國之間的關稅下降,會讓消費者避免購買昂貴的第三國產品。如果消費者省下的錢沒有超過國家降低的關稅,則整個國家的福利是下降的。
避免貿易轉移效應的方法就是要擴大合約國家,加強貿易便捷化的平等條款,尤其是中國和俄國。 事實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排除俄國和中國兩大勢力是不明智的選擇,不管從經濟或政治的角度來看都是。
另一個潛在的投資風險就是投資保護,歐洲現有的健康和環境保護衡量標準,形成一種貿易屏障。 比如說歐盟汽車排放標準,就是一種產業政策,目的在保護法國和義大利的小型車廠。投資保障能限制這樣的權力濫用。
但最不可取的是,歐盟因自身無法完成償債的義務,而向國外投資者提供保護。 德國商業雜誌《Handelsblatt》的Norbert Häring 指出,這樣的舉動可能把 TTIP 轉變成一種債務責任共同分擔的工具。 歐盟的投資擔保機制會人為的調整借貸利息,因而鼓勵歐盟國家借債,有效終止了資本市場的自我修正機制。
這很有可能會造成歐洲債務危機更加惡化,遠遠超過 TTIP 所帶來的好處。 TTIP 無疑的是可以刺激歐美的經濟表現,但是如果這個協議變成歐債共同化的後門,那 TTIP 將不具任何意義。
- 延伸閱讀
【Viking Bar 專欄】台灣急著加入美帝的 TPP 聯盟,日、紐等國卻尋思離去?
諾貝爾經濟學家: 一旦簽訂「零管制」貿易協定的 TPP,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承認吧!德國不僅贏了世界盃,也贏了你的心
(資料來源:《Project Syndicate》;圖片來源:Greensefa,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