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不僅讓世界再次見識到現代戰爭的可怕,還提醒我們一場新的核災隨時都可能爆發,無論是以核戰的形式,或是核電廠遭受破壞而導致輻射外洩。

當俄羅斯軍隊佔領車諾比核電廠將其工人扣為人質時,外界擔心如果核電廠受損或退役操作嚴重中斷,一場核災即可能就此爆發。包括烏克蘭的其他核電廠——擁有六個反應爐,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核電廠——札波羅結核電廠,也受到俄羅斯部隊入侵的威脅,事態非常嚴重,以至於國際原子能機構派出安全人員並繼續關注不斷變化的局勢,以確保事情不會失控。

目前,烏克蘭的核電廠危機似乎已經解除,但恐懼和焦慮依然存在。正如哈佛大學烏克蘭史教授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在新書《原子與灰燼:全球核災史(暫譯)》中詳述的那樣,過去發生的核災持續困擾著核電的發展,包括在氣候變遷威脅下部分國家領導人想要復興核電的計劃。

核能發電到底有多安全?

核電擁護者認為,能 24 小時穩定供電與低碳排是核能的極大優勢,包括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也是支持者之一。他在 2021 年出版的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中強調,太陽能、風力發電為間歇性質,無法穩定供電,更不足以因應迫切的氣候危機。在現有技術中,只有「核能不受天候影響,24 小時不間斷地發電」,而且透過最新的核反應爐技術,其實能夠達到一定的安全性。

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在技術上可以達到極高的安全性,核能發電就很安全嗎?

全球核災史

1979 年 3 月下旬,將近 145,000 名美國人逃離了賓州哈里斯堡及其周邊的家園,希望能從一個看不見的敵人——輻射中拯救自己,因為附近三哩島核電廠的反應爐已經部分熔化,科學家們擔心爆炸可能會將輻射擴散到整個美國東部。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爆炸從未發生——但這次事故是核能工業的第一次重大打擊,尤其事故發生的原因除了機械故障之外,還牽涉嚴重的人為疏失。同時也在美國人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幾乎結束了這個國家對核能的熱愛。

浦洛基新書中,講述了三哩島的戲劇性歷史以及另外五起在軍事和民用方面困擾核工業的事故:1954 年在比基尼環礁試驗氫彈造成的災難性後果;蘇聯的克什特姆核廢料爆炸事故,污染了烏拉爾的大部分地區;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溫斯喬火災;車諾比核災,這是一個有缺陷的反應爐設計導致 350,000 人逃離家園的災難;而 11 年前發生在日本福島的核災,是由地震和海嘯引發的,這場災難的損失規模與車諾比相提並論,也許在我們有生之年都不會看到清理工作結束。

通過這六起可怕事件的故事,浦洛基探討了核能用於軍事或民用方面的風險,這些災難大多都是由糟糕的設計、技術錯誤、人為疏失和傲慢態度造成的。

讓核工業進入秋天吧!

浦洛基指出,全世界現在有 440 座核反應爐運行中,其中一個發生類似福島的爆炸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可能就發生在十年內。

不過,浦洛基在他的論點中帶了謹慎的結尾,因為核電仍提供了全球 10% 的電力,失去它,化石燃料將不得不填補這一空白。因此,我們仍然需要我們已經擁有的核能——至少目前是這樣——但蓋新核電廠絕對不是一個選項。

浦洛基認為,核工業已經度過了春夏兩季,應該讓它進入一個有用但有限的秋天,然後再作為一個不應該重複的全球黑暗實驗而被悄悄遺​​忘。

你也想看這本書嗎?這本書目前還沒有中文版,想看中文版請點擊連結《原子與灰燼》,進入我們全新社群服務 HoozBook 網站,登入後,按 +1 催生本書中文版!

(圖片來源:Amazonhbo-hernob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