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排入立法院這會期優先法案,但是有關碳交易的執行方式,台灣政府進度趕得上企業和國際的需求嗎?(責任編輯:連柏翰)
面臨全球淨零浪潮,台灣中小企業焦慮感快速攀升,台灣氣候聯盟今天找來減碳典範台積電、台達電及友達等 3 大產業龍頭分享綠色轉型策略及歷程,聯盟也呼籲,台灣應積極建立碳交易機制平台,並與國際連結。
台灣氣候聯盟談淨零碳排
由 8 家資訊與通訊技術(ICT)巨頭倡議成立的台灣氣候聯盟,今天以「刻劃淨零未來:資通訊綠色供應鏈」為題,由台灣氣候聯盟祕書長彭啟明主持,邀請友達光電董事長彭双浪、台灣氣候聯盟會會長暨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何麗梅,探討面對全球淨零浪潮下的企業因應之道與作為,也暢談如何提升電子資通訊供應鏈韌性與綠色轉型。
台達電:台灣減碳不積極,會被國際夥伴抵制
海英俊表示,台灣減碳人均量排在後段班,從國家角度來看,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很多聯合國決議看似與台灣無關,但台灣在國際貿易整個系統裡是很重要的成員,如果減碳不夠積極,也會被國際夥伴抵制。聯盟也希望台灣能積極建置碳平台交易機制。
海英俊也分享內部因應未來 100% 零碳排的目標,在內部定訂每公噸 300 美元的碳費標準,預計將可收到 1.5 億美元,這筆錢除了拿來買綠電、買憑證外,也將拿來投入創新能源的研究發展,包括氫氣能源、地熱、熱回收等都是研究開發的方向。
友達:關於淨零碳排,產業很焦慮
彭双浪表示,近幾年大家都很焦慮,在減碳進度上,台灣有些落後,儘管政府訂定 2050 年淨零目標,但真正大限是在 2030 年,因為所有大客戶目標都訂在 2030 年以前零碳排。不少中小企業從初始的盤查碳排就是個問題了,更何況後續的碳費、碳稅的計算等。
針對中小企業買不到綠電的問題,彭双浪指出,主要是台灣交易機制還未建制,很多企業不知去那裡買,買賣雙方無法配對,台灣綠電總量也是個問題,他建議先將交易市場機制建立起來。
何麗梅也指出,有商業機制也能活絡交易,是相當值得鼓勵的事,自己也有經營旅宿的朋友,很希望能努力邁向零碳排,但也苦惱於不知到那裡買綠能。
何麗梅表示,台積電對供應商要求非常高,但一旦能達到台積電要求,也算是免費的認證,有助於供應商挑戰更大的客戶接單。
你居住的環境,空氣、水質都夠好嗎?
快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為你的城市生活打分!
推薦閱讀
烏俄戰衝擊原料供應,疫情讓中國工廠停工——汽車大廠的產能撐得出獲利空間嗎?
英特爾灑 330 億與歐洲 6 國合作,會壓縮台積電的歐洲布局空間嗎?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淨零浪潮 台積電等3巨頭談綠色轉型籲建碳交易平台〉。首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