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什麼東西都漲價,就只有薪水沒漲,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生活越來越艱辛?除了每個月的經常性薪資,有追加其他非經常性的薪資的機會嗎?(責任編輯:陳怡君)
主計總處今天發布 111 年 1 月受僱員工統計,1 月經常性薪資為新台幣 4.4 萬元,月增率 0.89%,年增率 2.91%。不過,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僅年增0.06%,可以說通膨吃掉多數薪資成長。
主計總處表示,1 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 萬 4369 元,月增率 0.89% 是去年 7 月以來新高,年增率達 2.91%,最主要是今年 1 月基本工資調漲、廠商年度調薪所帶動。
經常性薪資就行業別來看,證券期貨及金融輔助業、航空運輸業、海洋水運業受營運狀況佳及年度調薪等影響,經常性薪資分別月增 4.78%、3.39%、3.12% 較高。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1 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率 2.91%,不過由於同期物價指數是 2.84%,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是微增 0.06%,但是實質經常性薪資多數是觀察累計資料,後續走勢與影響性為何,還有待觀察,未來幾個月後也還會再對外說明。
陳惠欣表示,1 月非經常性薪資為 6 萬 4527 元,如果把經常性薪資加上非經常性薪資,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 10 萬 8896 元,年增 51.26%。非經常性薪資包括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員工紅利與加班費等,今年農曆過年在 1 月底、2月初,很多廠商在 1 月發放年終獎金等,讓 1 月非經常性薪資年增率大幅成長。
陳惠欣表示,雖然整體 1 月非經常性薪資 6.4 萬元相對亮眼,但細部觀察來看,各產業別落差很大。
表現較好的包括金融業 21.3 萬元、電信業 17.7 萬元、航空運輸業 16.9 萬元、海洋水運業 16.5 萬元。陳惠欣指出,部分受疫情影響較深的產業,像是住宿餐飲業、其他服務業(含美容美髮按摩等)、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支援服務業(含旅行社等)等都不到 1.5 萬元。
主計總處表示,1 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為 817 萬人,較去年 12 月減少 3000 人或 0.04%。不過,如果跟去年同月相比,受僱員工則增加 3000 人或 0.04%
陳惠欣表示,1 月受僱員工人數為 817 萬人、月減 3000 人,最主要受到臨時性工作結束影響,以過去經驗來看,在農曆過年前後、或是 12 月底後可能會有一波臨時性工作結束。如果拿 817 萬人跟去年 4 月疫情前數字相比,初步看是略減1000 人,水準接近,但是最終的受僱數字可能還是要以下個月修正後為主。
你也對長期以來沒有太大漲幅的微薄薪水感到灰心嗎?
集氣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 ,告訴政府你的意見與感受!
推薦閱讀
【終身租屋還是買間房?】理財專家白話幫你從 35 歲分析到老年,但千萬別梭哈買房!
台灣高漲的房市闖入「烏俄戰爭」這隻黑天鵝,若再推升通膨,央行要怎麼接招?
【俄烏情勢恐釀停滯性通膨?】專家:時間若拖更久,台灣經濟須留意 3 件事!
(本文經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通膨吃掉薪水 1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僅年增0.06%〉,首圖來源:Emil Kalibrad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