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適不適合居住,市容整潔是標準之一。日本城市的整潔時有所聞,奇怪的是,他們公共空間的垃圾桶卻很少,為什麼他們還能保持街道乾淨呢?今年 1 月,東京地下鐵車站出於公共安全考量,撤除站內大部分垃圾桶。台灣的城市如果撤掉垃圾桶,也能保持整潔嗎?
撤掉垃圾桶,是出於公共安全考量
日本開始移除垃圾桶,是自 1995 年東京地鐵沙林毒氣外洩事件開始。此事件由「奧姆真理教」成員犯下,行兇者在尖峰時段向東京地下鐵三條線路釋放沙林神經毒劑,造成 13 人死亡、6 千多人受傷。自此之後,日本許多地方的垃圾桶都被封閉或撤除。
因恐怖攻擊而撤除垃圾桶,日本不是首例。在 1980 和 1990 年代,倫敦和巴黎發生多起爆炸案,之後也馬上移除市區部份垃圾桶。2001 年的 911 事件後,紐約地鐵也暫時移除垃圾桶;2013 年波士頓發生馬拉松爆炸案,波士頓街上的垃圾桶也都被移除。
如果公共空間的垃圾桶消失,地上的垃圾不會變多嗎?日本並未發生此現象。日本人都很規矩地將垃圾、寶特瓶等帶回家,這是怎麼做到的?
沒垃圾桶,日本的街道怎麼這麼乾淨?
《世界經濟論壇》寫到,戰後日本的工業化急速發展,垃圾與廢棄物變成大問題。東京的垃圾掩埋場很快就不敷使用。1990 年代日本政府寄出一系列的垃圾管理法案,像是 1991 年修訂的《廢棄物管理與公共整潔法》(暫譯,Waste Management and Public Cleansing Law)、1993 年的基本環境法(Basic Environmental Law)等,包括資源回收方法,以及限定可以棄置於垃圾掩埋場的廢棄物範圍。
此外,日本人的文化也是一大原因。如果你在日本邊走邊吃,很快就會被認為是外地人。因為即便在外面吃,日本人也會站在原地吃。
日本人也習慣把垃圾帶回家,而不是在戶外丟棄。一份研究橫濱市垃圾管制的報告指出,即使當地有針對亂丟垃圾的罰款,但是政府根本沒有執法必要,因為該市有「非常強力的社區監視」力量,使得市民在亂丟垃圾前會先想一想。
與台灣一樣,日本小學到國中的學生,每天都會有掃地跟資源回收的時間,每天 15 分鐘,被編進課表裡。掃地範圍除了教室外,也包括廁所、體育館、場管、地板、牆壁、窗戶等。另外,為了方便掃地,教室內也有掃櫥櫃,裝放掃把、畚箕與其他掃除工具。
日本學校也會安排學童參觀垃圾管理的場所。透過參觀,清潔與資源回收的工作以及從業人員會被正面看待,讓學童不會認為這類職業很丟臉或可恥。
日本官方也有推動垃圾減量的政策。包括公廁沒有垃圾桶。即使在許多城市中,烘手機很普及,但是許多人還是會攜帶個人手帕。另外,吸煙者會因為禁丟煙蒂的呼籲,自行攜帶小型煙灰袋。
但後來,也有一些地方的垃圾桶開始回歸公共空間。比如,2006 年,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讓成田機場特快線的垃圾桶復歸,是出於觀光潮的考量,尤其是東京、京都和大阪。日本當地媒體出現「觀光污染」的名詞,當局認為該為不熟悉日本整潔文化的外國觀光客重新引介垃圾桶了。
即便如此,沙林毒氣事件還是遺留在日本人的心中,因此垃圾桶的設置有所改變。比如設計成透明垃圾桶,或者東京地鐵站的垃圾桶會放在剪票口員工視野內。
但是今年 1 月開始,就連透明垃圾桶也被撤除。東京地下鐵車站內過去曾發生可疑物品被丟棄在透明垃圾桶內,讓站方必須請警方來處理,花費不少時間。東京地下鐵表示全面移除站內設置的大多數垃圾桶,目的是提高站內安全性。
台灣的街道垃圾桶,留?不留?
台灣的城市也曾撤除公共垃圾桶,卻引起爭議。2020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 3 到 4 月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時,許多人將口罩丟到行人專用垃圾桶;另外也有人將家戶垃圾丟到垃圾桶,導致垃圾溢出、影響市容,因此撤掉約 500 個垃圾桶,大約是 4 分之 1 的台北市街道垃圾桶。
撤掉垃圾桶,台北市民感覺如何?「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於 2020 年 7 月進行民調,用 3 天訪問了 1155 位 18 歲以上的台北市民,詢問他們有關台北市市容、整潔與垃圾桶相關問題的態度。
有關「台北市街道的整潔程度」滿意程度,68.8% 滿意,19% 不滿意,5.8% 非常滿意。
「若平常外出手上有垃圾要丟,會如何處理?」,民調顯示「就近找路旁公用垃圾桶丟棄」有 44.4%,「帶回家再丟」有 37.6%,到定點或目的地再找垃圾桶丟、找車站(捷運站、公車站牌)的垃圾桶、找商店(譬如便利商店)的垃圾桶則都有 5 到 6%。
在「台北市街頭不要放垃圾桶,才不會製造髒亂」與「台北市街頭要放垃圾桶,垃圾才不會隨便亂丟」之間,比較支持哪種看法?選「要放垃圾桶」的人有 74.2%,「不要放垃圾桶」有 21.4%,「都支持」與「沒意見」的則各在 2% 左右。
此外,「台北市政府如果只在幾種場所放公用垃圾桶,包括夜市、商圈、觀光景點、捷運站、車站和公車候車亭,您贊不贊成這個作法?」這題,「贊成」者有 60.5%,「非常贊成」有 26.2%,「不太贊成」有 8.3%,「非常不贊成」有 3.5%。台北市環保局表示,近 9 成民眾贊成垃圾桶設置於人潮多、需求大的特定地點,未來會持續秉此原則辦理。但台北市議員王鴻薇批評此民調引導式訪問民眾是否贊成自己的政策。
不只台北市,新北市也曾撤除街道垃圾桶。2020 年台北市出現垃圾桶撤除爭議時,新北市環保局新聞聯絡人徐維就表示,新北市在縣市合併初期,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那時就有民眾因為不想買垃圾袋或是不習慣,而把家庭垃圾放到街道垃圾桶,甚至是直接擺放在周圍影響市容。所以當時新北市就已經撤除所有街道垃圾桶。
在撤除垃圾桶的情況下,台灣城市還能夠保持整潔市容嗎?垃圾桶的安置,真的跟乾淨市容直接相關嗎?台灣的城市居民若想要擁有乾淨整潔的生活,也許不用跟日本的作法一樣,但得找到屬於自己的作法。
推薦閱讀
誰知道捷運垃圾桶放的是垃圾還是炸彈?日本地鐵公司近年興起「拆除垃圾桶浪潮」
【受夠鳥屎沾滿車】「趕鳥神器」雷射光發射!都市鴿子、麻雀包袱款款全搬家
【單身族的居住幸福,是政府的責任】台灣可以如何照顧單人家戶?看看首爾怎麼做
參考資料
bloomberg、elsevier、世界經濟論壇、台灣好新聞、ctwant、蘋果日報、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Alexander Pamuk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