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藝人方芳近日接受中國節目專訪,建議中國出手教訓台灣,稱台灣像小孩不講理,「打兩巴掌他才知道厲害。」今年 67 歲方芳為什麼認同自己為「中國人」?《紐約時報》提供一種切面解釋。(責任編輯:連柏翰)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儘管逾 9 成台灣人祖先來自中國,但近年北京對台的強硬態度反而促使「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更加堅定,認同問題如今也讓台海成為亞洲最大潛在衝突熱點之一。
多數台灣人不想統一,但也不積極獨立,希望避免戰爭
紐時採訪的 36 歲高中教師李元馨(Li Yuan-hsin)表示,自己出國旅行時,常被誤認為中國人,但她會告訴對方:「不,我是台灣人。」對她而言,中國可能是她長輩的故鄉,但台灣是她出生、成長的地方。在她眼中,台灣不光有青翠山巒和繁華夜市,還有健全的民主制度與自由的空氣。
根據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現在台灣的 2300 萬人中,有 60% 以上和李元馨一樣自認是台灣人,這個比例是 1992 年的 3 倍;只有 2% 受訪者自認是中國人,較 30 年的 25% 顯然減少很多。
報導指出,事實上,多數台灣民眾並不希望被共產黨治理下的中國統一,但台灣人也沒有積極推動獨立運動,反而較希望避免兩岸爆發戰爭。
這導致兩岸陷入危險的僵局。台灣的身分認同越是根深蒂固,北京就越可能認為他們有必要升級軍事和外交行動,迫使台灣尊重其主權主張。
紐時:身份認同轉變源自「世代差異」
紐時分析,這種身分認同轉變的部分原因源自「世代差異」。舉例來說,李元馨82歲的祖母王玉蘭(Wang Yu-lan)就是「中國認同」群體的一分子。
王玉蘭在 1948 年國共內戰期間,與約 100 萬中國人和國民黨一起來到台灣,當時她年僅 9 歲。此後她和其他逃難來台的人一起生活在眷村裡,村民也時常高喊「反攻大陸!」之類的口號。不過,隨著數十年過去,他們的夢想看似早已破滅。
在王玉蘭這些人的兒孫輩心中,重返故土的渴望早已轉變為對北京擴張野心的恐懼。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下,北京以越來越具威脅性的方式表明他們亟欲得到台灣,甚至幾乎每天出動軍機,直接威脅台灣領空。
報導稱,2019 年香港爆發反政府示威時,李元馨和許多台灣人都非常關心相關新聞。他們認為,北京強力鎮壓和打壓自由的作法顯示,一旦兩岸統一,中共絕不會信守維持台灣自治的承諾。
隨著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北京也不斷阻止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對李元馨這樣的人來說,這顯示共產黨重視政治超過人民利益,同時台灣的抗疫表現也讓她感到自豪。
在去年的東京奧運會上,台灣代表隊不僅無法以台灣或中華民國之名參賽,表現優秀的運動員站上頒獎台時,場館裡播放的歌曲不是他們的國歌,這也讓李元馨感到憤慨。
紐時指出,實際上,對李元馨這樣的青壯年族群來說,儘管台灣在法理上尚未獨立,但獨立早已是他們日常生活的現實。
現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變得更加專制,中國與台灣之間的政治鴻溝也似乎越來越難以逾越。李元馨說:「在思想上,我們就是台灣人,我們也不一定要宣布獨立,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事實上跟獨立並沒有太大差異。」
推薦閱讀
【讓中國把注意力從台海移開】有 2 名哈薩克官兵因動亂遭斬首,為什麼讓習近平煩心?
中國式民主全宇宙最棒?從一個想「參選人大代表」的中國老百姓故事中,看見中國國王的新衣都是洞
為何中國網友翻牆也要追台劇?陸劇女主角設定只有這三種,自嘆拍不出《華燈初上》和《俗女養成記》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紐時:北京日益強硬 反而強化台灣人身分認同〉。首圖來源:翻攝自 中華文化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