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橋牌社第二季,將呈現 1995-1996 年台海飛彈危機背景下的政治風暴,黎清波要如何穩定軍心與民心?三黨間波濤洶湧的明爭暗鬥,政壇又會掀起什麼樣的角力攻防?(圖片來源:臉書國際橋牌社IslandNation1990)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國際橋牌社》(Island Nation)是台灣首部政治劇集,內容影射真實人物,描述政治交換、媒體操控、社會運動、主權認同、轉型正義等敏感議題,洽談播映平台頻頻受阻。

2021 年 12 月 25 日第二季開播,呈現 1995-1996 年台海飛彈危機背景下的政治風暴。(責任編輯:陳怡君)

政治,台灣人愛聊,但在影視產業卻是敏感禁忌。「國際橋牌社」製作人汪怡昕卻把「台灣的民主」視為闖進國際市場切點,也想為成為台灣政治類型劇的打磨舞台,磨出經驗也想淘出好演員。

「國際橋牌社」被譽為台版「紙牌屋」,是台灣首部以當代政治為背景的影集,2019 年狠砸新台幣 7500 萬元打造以 1990 年至 1994 年台灣近代政治背景的第1季後;汪怡昕睽違 2 年,加碼到 1 億元把觀眾帶到 1994 年至 1996 年的台海飛彈危機及首次總統直選。

非做政治劇不可的理由,汪怡昕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有 3 點,第 1 是台灣的歷史與國際情勢太精彩,「哪有國家 25 年前的故事跟現在很像,多妙」;第 2是國家應建立台灣歷史記憶;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他笑言「沒有人做戲是想賠錢的,它絕對會賺錢」。

汪怡昕指出,未來的市場是「內容為王」,當歐美影視大國或韓國以更豐沛預算、精緻技術,製作各式刑偵、醫療、職人影集時,再做同樣題材「人家幹嘛買你的?」

汪怡昕認為,台灣最獨特的故事,就是「台灣的民主」

台灣首部以當代政治為背景的影集「國際橋牌社」製作人汪怡昕(右)與影集第 2 季女主角范宸菲(左)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暢聊拍攝趣聞。(圖片來源:中央社,王飛華攝)

他表示,台灣近年都處在國際熱點,「國際市場很好奇,台灣處在共產最前線為什麼還沒死掉?但台灣的歷史政治,其他國家的人都做不來,還是得靠台灣人來拍,這就是市場產品的缺口」。

不過,汪怡昕也坦言,台灣政治類型劇經驗確實還不成熟,沒前例可循、收看觀眾的輪廓也相當模糊,但就是因為「國際橋牌社」第 1 季實踐案例,讓製作第 2 季時知道如何修正改強,轉而由事件服務人,主角從 3 生 3 旦縮減成 2 人,讓人物刻畫更厚實,以主角的生命歷程帶領觀眾回顧歷史。

「國際橋牌社2」製作人汪怡昕受訪時指出,未來影視市場是「內容為王」,而台灣的民主故事就是最亮眼的題材,其他國家拍不出來。(圖片來源:中央社,王飛華攝)

「國際橋牌社」IP 共規劃 8 季及外傳,汪怡昕希望以季度形式磨練經驗,「類型劇需要不斷練習來厚實基底,台灣正在踏第一步,別忘記韓國前十年也是在拚命拍爛片」。

汪怡昕分享,「國際橋牌社」播出的市場回饋也有助於同業累積數據,後來第 1季的編劇鄭心媚就在公視台語台推出「自由的向望」系列戲劇,就是以「李明哲事件」與「太陽花學運」及「美麗島事件」為故事背景,同樣引領觀眾了解台灣民主化的進程。

同時類型劇的推展,也能讓更多台灣好演員被看見,提供各種年齡層、不同模樣的角色,不再只是霸總、富家千金,汪怡昕以跑龍套 19 年、才以「國際橋牌社」報社主管一角獲得金鐘獎男配角的馬力歐為例,「不然你叫馬哥去演貴公子,人家只會以為是司機」。

汪怡昕坦言,戲劇碰觸政治議題會讓演員有所顧忌,確實曾遭許多演員婉拒演出,他也會擔心是否會影響點頭參演的演員,但事實證明,「國際橋牌社」播出後反而讓這群好演員的演技被更多人看見,他也鬆了一口氣。

演員郭耀仁在政治台劇「國際橋牌社 2」中飾演代表黑金政治的議長,劇中囂張跋扈,私下真實個性卻很靦腆,反差極大。(圖片來源:公視提供)

第 2 季女主角、演出外省二代政治記者的范宸菲也認為,演員本身就是要對劇本及角色負責,沒有立場問題,「而且橋牌社的劇本沒有逼你要認同,也有不同政黨立場,並不會造成困擾」,反倒是有機會以角色身分重新活在當年歷史,讓她更覺得這片土地上的民主及自由很珍貴,因為得來不易。

演員范宸菲在「國際橋牌社 2」演出女主角、外省二代政治記者,她很開心有機會以角色身分重新活在當年歷史,讓她更覺得這片土地上的民主及自由很珍貴,因為得來不易。(圖片來源:中央社,王飛華攝)

最後,汪怡昕幽默地指出,不用先焚香沐浴,或把台灣史整套讀完才來看「國際橋牌社 2」,大家可以純粹當個觀眾,享受劇情高潮迭起,「有興趣再來google,再來認識台灣」。

「國際橋牌社 2」即日起每週六晚上 9 時至 11 時在公視播出。

影集「國際橋牌社 2」中,馬祖軍事線選用帶點咖啡色調,讓拍攝地點高登島的綠植呈現黃色調,強調島上環境的荒蕪感。(圖片來源:公視提供)

影集「國際橋牌社 2」中不同派系的色調都藏有玄機,由路斯明(中)所代表的陳家,劇中在幕後默默操縱著整個局勢的走向,畫面營造的色感偏暗,只有一點點重點黃光。(圖片來源:公視提供)

推薦閱讀

【時空旅行回到50年代】《茶金》每個畫面都好美,為你盤點台灣7大古蹟!

為何中國網友翻牆也要追台劇?陸劇女主角設定只有這三種,自嘆拍不出《華燈初上》和《俗女養成記》

《華燈初上》還原「條通文化」,台北的夜生活曾經復刻大阪與上海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國際橋牌社2打磨政治類型劇 台灣民主成亮點題材[影]〉。首圖來源:臉書國際橋牌社IslandNation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