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斑龜寶寶是所有的水族館和寵物店最容易買到的爬行類小寵物,台師大團隊透過實驗,發現斑龜的「數感能力」刷新爬行動物的紀錄,甚至追平恆溫動物猩猩呢!(責任編輯:陳怡君)
台師大團隊透過實驗瞭解斑龜的數感能力,研究發現斑龜有「大於」的概念,甚至能分辨 9 跟 10 的差距,不僅刷新爬行動物數感能力的紀錄,更媲美猩猩等恆溫動物。
台灣師範大學今天舉行記者會,由生命科學專業學院團隊分享對台灣斑龜數感能力的研究成果和影像紀錄,研究也發表在國際期刊「動物學前沿」。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林思民表示,所謂數感就是對於數量的感覺,例如 3 個蘋果大於 1 個蘋果,4 個橘子大於 2 個橘子,而動物如果有數感,就可在野外判斷食物或藏身處的多寡,甚至是敵我的族群數量。
斑龜是台灣野外最常見的龜鱉類,人工繁殖的斑龜寶寶是所有的水族館和寵物店最容易買到的爬行類小寵物。
台師大團隊在動物訓練師指導下,利用獎勵性行為增強效應,誘導斑龜展現優異的數感能力,表現最好的斑龜,甚至能分辨 9 與 10 之間的細微差異,這項研究也刷新爬行動物數感能力的紀錄,更媲美其他恆溫動物的高標準。
林思民指出,團隊讓斑龜學習選擇數量較多的紅色方塊,選對後給予食物作為獎賞,比起直接給不同數量的具體物件去分辨,這種對抽象事物的關聯需要更細膩的訓練與學習,卻能隔絕其他外在干擾,讓動物的智能得到更佳發揮。
台師大團隊在實驗初期採固定題,例如以 2 和 4 的固定數字在左右亂數排列,後期提升到混合題型,包括大數量(大於 5)與小數量(小於 5)的搭配,包括 7比 9、8 比 9、9 比 10 等人眼也不易馬上分辨的難題,結果顯示這批斑龜成功建立起「大於」的抽象概念。
和過去動物的數感研究相較,林思民提到,蜥蜴只能分辨 2 和 3,赫曼陸龜能分辨到 3 和 4,孔雀可分辨到 4 和 5,鴿子能分辨到 6 和 7,猩猩能分辨到 9 和10,而斑龜能分辨到 9 和 10,已平了巨猿的記錄。
林思民表示,從研究可得知,斑龜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聰明,這是科學上的新突破,增加大家對動物認知的瞭解,也值得大家更深思動物福利和野生動物貿易議題,例如很多動物可能比人類以為的更聰明,當這些動物被關在籠裡時,可能感到很痛苦,但人類卻毫無所知。
推薦閱讀
【人與黑熊的真摯情誼】台灣黑熊超機伶,照養員「勤藏食物」來鬥智
長頸鹿不來台灣了!頑皮世界不惜成本終止引進,讓長頸鹿繼續在非洲大草原奔跑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斑龜數感能力刷新爬行動物紀錄追平巨猿 能辨數量還懂「大於」[影]〉。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