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美國 30 日宣佈美軍自阿富汗撤軍完成,然而撤軍行動前後造成上百人傷亡、上萬的難民需要安置,且塔利班佔領阿富汗後,當地婦女又面臨暴力威脅。種種問題使美國的國際信譽掃地,拜登在結束「永遠的戰爭」(forever war)後,還有許多難題待解。
被稱為「永遠的戰爭」,阿富汗戰爭為何而起?
長達 20 年的美國阿富汗戰爭,起因於 2001 年的 911 事件。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宣佈:「那些炸垮大樓的人,很快就會聽到我們的回擊!」10 月 7 日,小布希開戰,喀布爾在數周內被攻陷,由美國扶植的阿富汗臨時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接管,賓拉登與蓋達組織則逃往巴基斯坦。
賓拉登的蓋達組織以阿富汗為攻美基地,一開始美方計畫殲滅此組織,後來作戰目標擴大為「全球反恐戰爭」,要打敗伊斯蘭極端主義,因此美國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持續打仗。2011 年賓拉登於巴基斯坦被擊斃,但戰爭仍持續。2017 年川普(Donald Trump)原想撤軍阿富汗,後而被說服不只留兵,而且還增兵數千,升高對塔利班的攻擊行動。2020 年 2 月美國與塔利班達成協議,將在 2021 年 5 月撤軍,塔利班承諾不會攻擊美國軍隊。接著就是拜登上任,在 4 月中宣佈將完全撤軍。
拜登延續川普的協議,加上美國國內主流民意立場,決定於今年撤軍,無可厚非。但是美軍撤退的方式,使得恐怖組織有機可乘,造成傷亡,卻引起批評。
恐怖組織攻擊機場,帶來傷亡
伊斯蘭國的地區主要分支「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26 日宣稱策劃的自殺炸彈攻擊,造成至少 13 名美軍和 169 名阿富汗人喪命。29 日喀布爾警察首長表示,1 枚火箭彈擊中喀布爾國際機場西北方附近區域,造成 1 名孩童身亡。30 日有人朝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發射數枚火箭,1 名塔利班官員指出有 5 枚火箭發射,但全部被機場的飛彈防禦系統擋下,沒有傳出傷亡。
到底美軍當時如何的撤軍過程為何,才會引來這樣的局面?
原本還安排了假期——拜登誤判塔利班情勢
首先,拜登誤判阿富汗的軍事能力。他曾表示,阿富汗軍隊比起塔利班「訓練更有素、裝備更齊、上戰場更有競爭力。」因此判定塔利班不太可能肆虐並搶奪整個國家。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研究員方騰(Richard Fontaine)表示:「最主要的誤判,就是以為美國會有充裕的時間。」方騰說美國當局假想被美國訓練和給予裝備的阿富汗軍力會「能夠壓制塔利班一些時間」,讓美國有餘裕為阿富汗人在逃離前處理簽證。原本美國也計畫慢慢撤軍,而不是還要加強佈署,讓空運機在混亂中得以運作。方騰表示:「所有這些假定,在非常短暫的井然有序後,就被推翻了。」
事實上,拜登在 8 月中還預計要花 2 周,在美國總統休假地戴維營跟德拉瓦州的家休假,反應了他並沒有危機意識。直到後來塔利班佔領喀布爾,白宮看到了逼近中的威脅,拜登馬上修改行程,返回白宮。他表示事情發展比原先想像地快速,並責怪阿富汗政府的領導意志不堅定,軍隊也無意守衛國家。「我們眼下的軍事任務會在短時間、小規模的情況下完成,目標是讓我們的人與盟友盡快取得安全。」
只留喀布爾 1 處撤軍地
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責怪美軍撤退阿富汗巴格拉姆省(Graham),使得軍隊只能由喀布爾機場撤退。但其他意見認為,巴格拉姆省離喀布爾很遠,且該區域更危險,許多要逃離阿富汗的人都住在喀布爾,要從巴格拉姆省逃走難度更高。

巴格拉姆與喀布爾相對位置,車程約 1 個半小時。圖片來源:翻攝自 google map
拜登堅持他的決定是來自將領的判斷:「他們認為,巴格拉姆省的軍隊附加價值較低,專注於喀布爾會是更聰明的選擇,所以我採納了該建議。」
沒跟同盟合作撤軍
許多美國的歐洲同盟,看到阿富汗的局勢,要美國延後撤軍的最後期限—— 8 月 31 日;但拜登卻考量到延後可能為美國軍隊帶來新的危機,因此拒絕延期。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資深研究員拜文(Daniel Byman)透露,美國官方與歐洲盟友的溝通其實很少,「即便它的盟友多年來犧牲了許多國民,美國還是在沒有詢問盟友的情況下,下了許多決定。盟友對此感到不悅,並不意外。」
不館如何,拜登還是在 30 日完成了撤軍,在他任內結束了這長達 20 年的戰爭。但是戰爭結束了,挑戰還層出不窮。
阿富汗戰爭結束了,然後呢?
美軍離開後,還有得煩的。拜登政府現在面臨塔利班的統治,有幾項需留意的地方:
第一,塔利班雖保證不會報復先前為美國工作與協助美國人的阿富汗人,並在伊斯蘭律法的框架下尊重婦女權利,但塔利班會不會信守承諾,需持續關注。
第二,塔利班統治的阿富汗,會不會成為伊斯蘭國、蓋達組織等恐怖份子的溫床,並準備攻打美國,這也是潛在危險。
對於以上 2 點,白宮似乎還算有把握,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表示:「我們有許多制衡手法,包括進入全球市場的管道,這對塔利班來說是不小的要害。」但美國對塔利班的影響力有多少,塔利班又對阿富汗境內的控制有幾分,真的還需觀察。
最後一點,成千上萬的阿富汗難民,何去何從?白宮新聞稿 28 日表示,11 萬人從阿富汗逃難出來;其中有些人會進入美國,他們面對的社會是張開手歡迎,還是抱胸警戒,又或者是舉槍敵對?這些難民產生的社會問題還待解決。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團隊的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 Rhodes)表示,拜登團隊正面臨 2 大難題:阿富汗人的潛在人道危機,以及該地區的恐怖主義威脅;尤其是當阿富汗是恐怖份子的避風港,美國目前又缺乏在地的情報蒐集能力時。「為了要證明結束戰爭的判斷正確,他們需要控制恐怖主義與人道問題的後果。單單結束戰爭並不夠,你需要證明你會降低傷害。」羅茲說道。
推薦閱讀
【新加坡和越南會上抗中列車嗎】拖著阿富汗爭議,賀錦麗訪東南亞想拉攏盟友,但美國得找更多方法
ISIS-K 恐攻美軍控制的喀布爾機場,塔利班急切割,拜登誓言追殺兇手
美國撤退阿富汗改圍堵中國的戰略思維:比起中國攻打台灣,拜登更害怕台灣自行宣佈獨立
參考資料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