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靖國神社

日本靖國神社。圖片來源:Wiiii

靖國神社因為名冊中含有日本甲級戰犯,時常引起爭議。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的參拜動作,就使得中國抗議。但除了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犯下的歷史罪行,讓中國政府更在意的,恐怕是近日日本政府一連串的軍事動作。

不理靖國神社爭議,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還是拜了

先來介紹一下靖國神社。位於日本東京的靖國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時代以來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它的名冊中,包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14 名日本甲級戰犯,他們犯有「破壞和平、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行,包括發動太平洋戰爭、屠殺中國和東南亞平民、參與南京大屠殺等。因此,日本政治人物若參拜靖國神社,也等於參拜了這些甲級戰犯,會引人批評不懂得從歷史中反省,甚至聯想到日本軍國主義。

不巧的是,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於近日前往靖國神社參拜。日本在二次大戰中,於 1945 年 8 月 15 日投降,而岸信夫則是於二次大戰結束 76 週年的前 2 日(13 日)前往靖國神社參拜。雖然他自費祭祀費,名義登記為「眾議院議員岸信夫」,並表示:「我對於在過去戰爭中為國奮戰並犧牲的人們表達了誠摯哀悼。我也重新作出不戰誓言,並決心守護人民的生命和和平生活。」仍引來中國抗議。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圖片來源:The Official CTBTO

靖國神社不可拜!中國高聲抗議

中國官媒《環球網》見此狀,以〈又來一個「拜鬼」的!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剛剛參拜靖國神社〉為題,批評「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的精神工具和象徵,供奉有 14 個對那場侵略戰爭負有嚴重罪責的甲級戰犯。」並強調,「中方堅決反對日本政要的錯誤做法,也敦促日方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同軍國主義劃清界限,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表示:「日本一些政要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所作所為,是對歷史正義的褻瀆,也是對包括中國在內亞洲受害國人民感情的嚴重傷害,再次反映出日方對待自身侵略歷史的錯誤態度。」並督促日本「徹底同軍國主義切割,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除了中國官方,中國演藝圈也出現波瀾。中國藝人張哲瀚被挖出曾在 2018 年次赴靖國神社並拍照。雖然張哲瀚後來於微博發文道歉:「我從未在任何場合發表過有損祖國的言論!我深深愛我的祖國!大家可以批評我無知……以後我會更認真的學習歷史文化知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素養,更加嚴謹和自律,再次鄭重的道歉。」但仍有 20 多個品牌停止與他的合作,損失超過 5000 萬元人民幣(約 2 億新台幣)。

真的要變成軍國?菅義偉:不會發動戰爭

岸信夫的參拜引發中國對日本軍國主義的警戒,但日本首相菅義偉在 8 月 15 日表示:「自戰爭結束後,日本一直持續走在珍視和平的道路上。」他說,「我們絕對不能再重複毀滅性的戰爭。我們將持續堅定此信念」。去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說過同樣的話。

雖然菅義偉這麼說,但中國還是緊張,原因可從中國國防部的回應看出。中國國防部看待岸信夫的參拜,同樣先要求日方反省歷史,接著話鋒一轉,提到最近日本針對中國的行動:「日本防務部門……勾連域外國家抹黑污蔑中國國防政策和軍隊建設發展、大搞針對性軍事演習,粗暴介入純屬中國內政的台灣問題,在南海開展挑釁行動,對中日防務關係發展造成了嚴重干擾。」

的確,日本最近有許多因應中國的動作。

部署導彈、4 國演習——日本對中國的動作好多

從今年開始,日本針對中國的大動作表態和行動有哪些?

4 月,菅義偉在與美國首相拜登(Joe Biden)會面後,發布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對中國採取經濟與其他形式脅迫行為等不符國際秩序的活動表達關切。

5 月,日本、美國、法國與澳洲,在日本長崎縣啟動 4 國聯合軍演。日本海上自衛隊表示演習目的為「實現自由和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日本《共同社》指出,這是 4 國考慮釣魚台和台灣的緊張關係,透過展示實戰性內容,有意制約中國。

7 月,日本公布 2021 年度防衛白皮書,內文大篇幅分析中國軍力,並強調美日合作;同時首次在白皮書中提及,台灣安全與穩定對於保障日本的安全以及國際社會安定十分重要。

8 月,《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防衛省決定在 2022 財年底前,部署一支導彈部隊到沖繩縣石垣島上,預計規模為 500 至 600 人。石垣島距離台灣僅約 270 公里,報導指出,日本強化在西南諸島的導彈部署,可反制中國海軍在第一島鏈內實施「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增加美軍干預台海衝突的能力。

日本將於石垣島佈署導彈部隊

石垣島與台灣的相對位置。圖片來源:翻攝自 google map

上述這些日本的軍事動作,是過往軍國主義的延續,又或是對當今時局的回應?《金融時報》一篇題為〈中國正促成日本成為印太地區的軍事角色〉文章分析,從二次大戰戰敗後,日本一直生活在放棄使用任何形式軍力的制度下;2013 年,時任首相安倍主張修憲解禁集體自衛權,自此後日本就更積極地維護地區性安全。安倍時代開始呼籲價值相同的盟國保護印太地區的自由與安全。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沃德(Robert Ward)表示:「日本自知無法抑制中國,所以試著與價值相同的國家建立網絡,表示決意於保護奠基於規則的秩序。」

日本與各國釋出的信號,中國會如何解讀?

台灣總統蔡英文於 8 月接受日本月刊《文藝春秋》訪問時提到,近年中國對亞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帶來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在這種狀況下,日本、美國等國家討論台灣海峽,表達關切,對持續擴張軍事的中國其實是送出一個『信號』。」蔡英文繼續談到,「我想,主要的先進各國對台灣關心的程度越高,合作的程度越強,中國在包含軍事活動等政策決定上,就不得不更加慎重。」

中國批評日本防衛大臣參拜靖國神社,認為應該要與軍國主義切割;接著也批判日本近日對中國的軍事表態與行動。究竟日本送出的信號,是軍國侵略還是區域防禦?就看各國如何解讀了。

推薦閱讀

立陶宛挺台不只是挺民主自由!早不滿歐陸大國親中,但立陶宛有什麼本事可以無痛脫鉤中國?

【台灣聰明外交學】當立陶宛和中國吵得不可開交,台灣為什麼卻低調應對?

【「我們」不擔心支持台灣會淪為國際邊緣人】立陶宛副外長:中國,霸凌其他主權獨立國家是行不通的!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Wi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