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抵制北京冬季奧運嗎

中國北京市的國家體育場,將會舉辦 2022 北京冬奧的開閉幕式。圖片來源:…your local connection

東京奧運正式展開,距它半年之遙、將在 2 月 4 日舉辦的 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是下一個全球運動盛事。但在今年上半年,陸續傳出各國因人權問題而抵制北京冬奧的聲音;在各國為東京奧運喝采時,北京冬奧會因為國際關係而相形黯淡嗎?

制裁北京冬奧聲音不斷冒出

今年開始,抵制北京冬奧的聲音層出不窮。2 月,一個包括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orld Uighur Congress)在內、由 180 個人權團體組成的聯盟,針對北京冬奧發表公開信,呼籲世界各國領導人因中國的人權記錄抵制北京冬奧,該信強調:「如此才能避免各國運動員助長中國侵犯人權與打壓異議人士的行為。」

4 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表示,美國正在聯合英國、加拿大與歐盟,對涉入新疆暴行人士實施一系列制裁,同時也希望與盟友討論對冬奧發起聯合制裁。不過,在該場記者會問答結束不久,另一位資深官員馬上出來澄清:「美國沒有、也沒計劃與盟友討論任何對北京冬奧的聯合抵制。」

7 月 8 日,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通過決議案,向歐盟機構和成員國呼籲,若政府代表和外交官受邀參加 2022 北京冬奧,應婉拒赴會。「除非中國政府展現出香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內蒙古和中國其他地方的人權處境已有禁得起檢驗的改善。」但該案不具約束力。

7 月 15 日,英國國會通過「非強制動議」,批評中國在新疆地區迫害維吾爾族,呼籲英國政府不派遣包括運動員、皇室成員等任何人員參加北京冬奧。

針對歐洲議會的決議案,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發布新聞稿表示,「中方堅決反對將體育運動政治化。出於政治動機,試圖干擾、阻礙、破壞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和舉行非常不負責任,損害的是各國運動員的利益和國際奧林匹克事業。包括許多國家政府、奧委會以及國際奧委會在內的國際社會各界都明確反對這種錯誤做法。」

事實上,這不是第一次國際上出現抵制奧運聲浪。

國際抵制奧運有前例

1980 年,蘇聯主辦奧運,但是由於前 1 年蘇聯出兵攻打阿富汗,導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抵制莫斯科奧運會,而後包括加拿大、西德、日本與中國等 60 多國與地區,缺席 1980 年奧運。

1984 年輪到美國舉辦奧運時,蘇聯反過來以「顧及運動員安全」和「反對奧運會商業化」為由抵制參與,東歐多國、伊朗和利比亞等 10 多個國家也加入抵制行列。

1980 年代的奧運抵制行動出於舊冷戰,那針對 2022 年北京冬奧的抵制行動,也就看會如何隨著新冷戰消長。

中美關係有和緩跡象嗎?

新冷戰的雙方陣營,有意要讓關係緩和嗎?在美國這邊看起來有一點意願。

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26 日於天津與中國國務委員暨外交部長王毅會面,但在此之前,24 日美國資深官員透露,此行的原因是華府認為中美間需要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和「護欄」(guardrails),以確保雙方關係不會轉向為衝突。

姑且將這算為美國釋出的一點善意,但雙方會面後,中美關係似乎並無明顯改善。

會面中,雪蔓表示美國對香港、新疆、西藏、台灣、南海等方面的關切,同時也提到中國駭客與新冠肺炎起源等問題。

王毅的發言則十分強硬,他提出 3 條底線,第一,美國不得挑戰、詆毀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第二,美國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現代化不是美國的專權,這涉及人類的基本良知和國際公義」,敦促美國盡快取消對中制裁與高關稅;第三,美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能破壞中國領土完整。「涉疆、涉藏、涉港等問題從來不是什麼人權、民主問題,而是反疆獨、反藏獨、反港獨的大是大非問題。」

為什麼美中此次會面關係仍膠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分析,拜登政府比起川普政府更施壓中國,原因是拜登政府的多邊主義,在歐洲與亞洲形塑了同盟戰線,這對中國來說,比川普「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更為棘手。事實上,雪蔓離開中國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就會起身出訪印度與東南亞。

拜登這樣的多邊主義似乎正在奏效,皮尤中心最近的調查發現,許多歐洲、亞洲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的反感正在增加,原因是新冠疫情與中國的集權政治。

《紐約時報》的看法與上述相同,認為拜登政府的「川規拜隨」策略,是中美關係僵化的原因之一。它提到,雪蔓會面的中國副外長謝鋒敦促美國無條件撤銷對中共黨員和家屬的簽證限制,撤銷對中國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制裁,撤銷將中國媒體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或「外國使團」等要求,都是川普時期留下的規定,但拜登政府並沒有撤銷任何一項。

《紐時》分析,雪蔓的會面旨在估算拜登政府的策略是否有效,但如今並無成功冷卻中國的國際行為。美國國防部的前中國事務主管唐安竹(Drew Thompson)表示,雪蔓訪中行是要確保日益尖銳的分歧不會升高成危險的對峙。他認為:「華府首要目標已轉向更深入了解中國的立場,減少誤會並避免可能導致直接衝突的誤判。」

了解能夠暫緩衝突的爆發,而透過體育賽事的國際關係交流,也可以是其中一環。北京冬季奧運的抵制還會在國際上越滾越大嗎?就看美國在了解中國後能否拿出讓對方滿意的決策,而中國是否願意調整它的戰狼外交了。

推薦閱讀

【日本對協防台海安全越來越高調!】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台灣是日本的兄弟、是家人

拜登「拉德抗中」效果不彰!梅克爾下台後,德國會回心轉意嗎?

美日還在討論「台海戰爭」的軍事合作,但是中國已盯上「越過第一島鏈」的島國基地

參考資料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BBC 1BBC 2NYtimes

(首圖來源:…your local 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