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將修訂起底的私隱條例,引來 google、臉書與推特發信抗議

圖片來源:West McGowan

《華爾街日報》報導,臉書、Google 及推特等美國科技巨頭私下發信提醒香港政府,若當局按計畫修訂與個資相關的《私隱條例》,他們可能停止提供在香港的服務。

什麼是《私隱條例》?

《私隱條例》又稱「反起底法」,也就是禁止「起底」的散播個資行為。該法的修訂建議有 2 個重要部份。

一為界定「起底罪」,為任何人在未經資料當事人同意下披露其個人資料;且意圖或罔顧該項披露是否會令資料當事人或其家人蒙受威脅、恐嚇、騷擾或心理傷害;並且該項披露導致資料當事人或其家人蒙受心理傷害。

二為「私隱專員」具刑事調查、檢控的權力。當「私隱專員」懷疑涉犯罪時,將有權力要求任何人士提供資訊、文件及回答問題,亦可申請手令,進入處所搜查及檢取文件。此外,「私隱專員」亦可向網路平台業者發信,要求平台糾正「起底」內容。

《私隱條例》有什麼爭議?

自 2019 年香港「反送中」時期,「起底」此詞開始常被香港政府拿來使用。

2020 年 7 月,香港知名時事節目《鏗鏘集》播出有關「反送中」的「721」襲擊事件的報導,該節目獲得至少 2 個新聞獎項,但警方在同年 11 月拘捕製作人蔡玉玲。

該節目由於要調查誰運送元朗襲擊事件中的疑似武器,而查詢車輛登記冊,尋找涉嫌犯罪用途的車輛;控方指出車輛登記冊資料敏感,涉及個人隱私,被告不僅查找,甚至採訪和報導。

對此,香港 8 個新聞工會及團體發布聯合聲明,指出「政府高舉保障私隱,打擊『起底』為名,不談新聞自由、傳媒監察、社會透明度、公眾知情權,客觀上是協助有權有勢人士隱藏事實,並非捍衛公眾利益。」

聯合聲明貼文:

data-instgrm-version=”13″>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KJA 香港記者協會官方帳戶(@hkja.official)分享的貼文

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曾表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香港個資私隱專員公署將 1461 起「披露個資」嫌疑罪行轉交警方處理。被「起底」的包括警務人員及家屬、政府官員及公職人員、曾表態支持或反對政府或警察的市民等。

4 月 15 日,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表示警方發現有外部勢力物色媒體等「代理人」,向香港人潛移默化「危害中國」、「反中」思想。他表示,這些外部勢力的代理人,「會將一些維護正義的,包括執法人員、講真說話的人,用一些『起底』的方法……希望令到講真說話的人不敢講真說話。」

香港記協回應鄧炳強的言論:「在毫無實質證據下大放厥詞,向傳媒作出無理指控,記協予以譴責,並要求鄧收回有關言論。」

網路巨擘公司發信給香港政府:恐不再提供服務

《華爾街日報》報導,臉書、Google 及推特等網路平台業者組成的亞洲互聯網聯盟(Asia Internet Coalition)發信給香港政府,表示聯盟也反對「起底」行為,但是憂心此次修法恐讓他們的員工因用戶的網路貼文,面臨犯罪調查或起訴的風險。信中表示:「科技企業要避免遭受這些懲罰的唯一途徑,就是不要在香港進行投資和提供服務。」

信件指出,港府提出的立法「沒有必要」而且「不符比例原則」,點出該修正案恐會減損言論自由,並定罪「無意在網路上分享資訊的行為」。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言人回應,修訂不會對言論自由造成任何負擔,法案已清楚界定刑事罪名的範圍。她續指,政府強烈反對修法會影響外國投資的任何說法。

香港言論自由頻引發擔憂

香港《蘋果日報》才於上月 23 日關閉,被美國、英國、加拿大與歐盟等政府認為是在打擊言論自由。如今《私隱條例》的修法又被網路平台提出疑慮,甚至不惜撤出服務。香港政府會鬆綁相關限制嗎?

推薦閱讀

英國撥款 17 億提供港人資助,但只限於 1997 年香港回歸前出生的港人

【黎智英:傳遞訊息就是傳遞自由】香港《蘋果日報》關閉,美英加歐齊發聲抗議!

【香港選制正式被閹割】「愛國者治港」是遮羞布!3 點分析:中共為何不再談「一國兩制」

參考資料

BBCThe Wall Street Journal明報財經中央社

(首圖來源:West McGo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