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經編輯自製。)

編譯/Vivian Lai

在美國總統拜登上任 100 天,他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要求 — 確保美國在許多層面都超過中國,而「科技」需處於領先且中心的位置。

拜登延續川普政策,對中國科技產業採強硬態度

根據《CNBC》報導,拜登延續川普時代對中國科技產業強硬出口限制的政策,但又添增一些新元素 — 像是和半導體等關鍵盟友合作,致力於增強美國實力。

拜登政府保留了某些川普對中國科技產業的出口禁令。在執政時期,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HUAWEI)和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被列入美方制裁名單,規定部分美國設備必須獲得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被制裁的企業供貨。

對於川普來說,最重要的是確保美國的科技不會落入中國手中,尤其是在晶片等關鍵領域。

拜登除了遵循這些政策,他同時還宣布將致力於促進美國創新。

拜登將高端科技研發拉回美國,確保產業鏈穩定供應

在他的「美國就業計劃(AmericanJobsPlan)」中,拜登呼籲國會投資 1800 億美元,以推動美國在關鍵科技上的領導力,同時升級美國的基礎研究架構,還呼籲通過兩黨的《CHIPS Act》針對半導體產業振興法案,其法案規劃在製造和研究上投資 500 億美元。

這個月初,許多民主黨和共和黨議員推出《無盡邊疆法》(Endless Frontier Act)​,提議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改制為國家科學技術基金會(NSTF)。這是美國政府規劃推進科學研究的獨立機構。

更名後的國家科學技術基金會,將成立一個技術局(Directorate for Technology),並在五年內獲得 1000 億美元的預算,以重振美國在能引領全球的關鍵競爭中的研發、應用能力。

該局將專研 10 個關鍵技術,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半導體、機器人技術、材料科學、先進的通訊技術等。

拜登最關注的領域 — 半導體產業

迄今為止,拜登政府最關注的領域就是半導體產業。半導體晶片對我們使用的許多設備來說,擁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目前重點是解決影響汽車製造商和其他行業的全球晶片短缺問題。為此,拜登希望穩定供應鏈,以確保能滿足美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需求。

然而,長期的目標是提升美國自製半導體的能力。該產業鏈大多已轉移到亞洲地區,特別是台灣跟韓國。

與川普不同的「多邊主義」外交政策

美國地平線諮詢公司(Horizon Advisory)共同創辦人 Emily de La Bruyere 表示,拜登政府與川普另一個差別是對「多邊主義」的重視。

四月初,拜登向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希望能與日本針對人工智慧、生物技術領域上進行研究與開發。

兩國還同步聲明,將在半導體產業上有更進一步的合作,攜手合作以確保半導體等戰略性電子零組件供應的穩定。

拜登下個月也會與韓國總統文在寅碰面,半導體、科技議題也被視為可能會討論的項目。

日本、南韓都是半導體供應鏈重要的一員,並且在其他關鍵技術(包括機器人、5G)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國在半導體產業上努力追趕,也致力於擔任更重要的角色

美中之間是場意識形態的競爭,中國嘗試重塑一個新的全球秩序。Emily表示,這取決於華盛頓是否能領導發展更好的替代方案。要使這個替代方案能做得更好,同時令人信服,必須是多邊的形式,同時融入全球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和聲音。

拜登在上任的 100 天即表現出對科技產業的重視,某種程度是為了回應中國在科技產業上日益茁壯的野心。

在去年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北京將科學和科技的自主視為國家發展的策略支柱。這個計畫看似希望茁壯尖端科技,包含量子計畫、半導體產業等領域。

過去幾年,中國不斷努力追趕美國和其他國家在半導體領域的發展,儘管它仍落後於美國。

此外,中國也致力於在推動擔任更重要的角色,並支撐未來科技發展。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美國是否能夠採取全面戰略架構,以跟中國的做法抗衡。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沒有煙硝味的晶片戰】中美科技巨頭嘗試自製晶片,美政府:我們必須在這場戰爭中勝出

【護國神山太強大,各國好焦慮?】台積電:產能短缺有 3 大原因,但其實都跟在台灣生產無關

【護國神山不是當假的】美議員談台積電:我們要確保,中共不會控制世上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商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