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由 聯經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經編輯自製。)
【《BO》編輯檯好書推薦:《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致想閱讀本書的讀者:這是一本寫來改變社會的書,披露檢察官、警察、媒體最真實的面貌。
台灣追求 CP值、動不動就靠關係的文化,除了套用在民生消費上,還會對司法體制帶來什麼樣的致命危機呢?(選書編輯:賴怡璇)

(圖片來源:Pixabay,經編輯自製。)
文/吳忻穎
「俗又大碗」的價值觀,變相套用在司法調查上
臺灣民眾普遍喜歡「俗又大碗」,辦事不只要速度快,還要品質佳。但是我們都知道,如果要追求速度、品質,就必須投入更多人力與資源,自然不可能便宜;如果要便宜,就不可能兼顧速度與品質。大家喜歡在日常生活裡占小便宜、討價還價、把公家機關當成服務業,自以為「繳稅就是大爺」,連本質上需要時間、視證據狀況決定案情發展進度的刑事司法調查程序,也想追求快又便宜,不只要相驗快,開庭也要快,又要求調查必須精緻,絲毫不管先來的其他案件調查也需要時間。
違法逃漏稅,竟然還要走後門向大官施壓
另外,也有為數甚多的人喜歡粗暴地不問背景,就拿其他國家公部門辦事的精緻程度與福利和臺灣相比,認為司法機關應該要有同樣的成效。不過,這些要求加強品質與效率,卻不負責成本、滿腹牢騷抱怨的人,往往在聽到要滿足他們的目標就必須加強盡公民基本義務,也就是要提高稅金之後,全都態度一變,避之唯恐不及。除了喜歡抗議稅賦政策,許多人還喜歡三不五時製造謠言抹黑稅務機關。尤有甚者,稅捐法規明明存有很多「合法節稅」空間,還是有很多人要違法逃漏稅。違反稅捐稽徵法逃漏稅而被起訴後,甚至還有「前法務部長」向地檢署檢察長「轉知陳情」,試圖認罪協商的荒謬案例。這種不喜歡繳稅,卻要國家提供完美服務,動輒透過民代、大官施壓的文化脈絡,顯示了欠缺法治觀念與沒有責任感的問題。
明明知道自己付出的成本少得不可能得到完美的服務,也知道很多人都在排隊等資源,但他們眼中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以才想盡方法靠關係、走後門。還有許多人喜歡街談巷議、在網路上道聽塗說、穿鑿附會,只要自己不滿意,就抹黑司法,將所有問題歸結為「司法的問題」,但實際上,臺灣司法人員在極其有限的資源下,除了要面對人民製造的排山倒海的案件量,還要面對關說、抹黑,早已不堪負荷。
檢察體系預算少得可憐,僅占年度總預算的 2.8 %
拿 2018 年度歲出總預算為例, 19917.7 億中,司法院與法務部占了多少呢?司法院 228 億、法務部 331 億,但法務部的經費還包含獄政、廉調機關、國際與兩岸事務、法制等各類事務,最後落到檢察體系的預算,總共只占年度歲出總預算的 2.8 %。司法堪用的國家預算少得如此可憐,卻要承擔、處理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民事糾紛、行政爭訟的責任。當大家氣血上湧、嚷嚷著司法不公、恐龍法官或暴龍檢察官,認為凡事都要以自己的事為最優先,要求「俗又大碗」時,司法體系的問題又有誰能看到呢?更何況從來少人聞問,也少去思考:當一個體系裡妨礙檢察官循正常程序辦理案件的因素,比協助檢察官的多更多;當民眾對司法的道聽塗說、對司法的要求超乎常理到荒謬,且沒有什麼能阻止這些誤解時,這個體系與社會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在這樣歪斜的體系與社會裡,想要正常守護司法價值、好好做事的檢察官與其他司法從業人員,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查水表暴增 2 倍多】民眾諷政客遭移送《社維法》,8 成以上判無罪
【前檢察官真心話】警政體系面對問題,第一時間不是想解決方案,而是如何「壓下來」
「你喜歡 CP 值?喜歡的話,那你喜歡低薪嗎?」—— 來台九年日本拉麵社長揭露台灣低薪的核心問題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由 聯經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經編輯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