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技將能解決缺水問題,增加飲用水

太空人的尿液可以變成飲用水。圖片來源:太空人飲料,經編輯合併

編譯/連柏翰

台灣缺水問題嚴重,要是能把廢水,轉變成水質好的飲用水,就可以解決一部份的缺水問題。最新科技將以更低成本,把太空人的尿液變成可喝的飲用水,這一技術也能進入地球的家庭中,讓每個地區都能有水質優良的飲用水。

台灣缺水問題嚴重,飲用水可從哪裡來?

台灣近期缺水問題嚴重,截至 23 日,全台 21 個水庫目前有 17 個蓄水率不到一半,10 個低於 20%。台灣雖然雨量大,但雨勢過於集中,河流短促,大部分雨水都從河川流向海洋,使台灣成為全球第 18 名缺水國家。

根據《CNN》報導,世界上也有許多地區缺水。全球有 20 億人口無法取得乾淨飲用水,在開發中國家,許多人不相信自來水的飲用安全。而在歐美地區,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人關切他們的使用水水質,只有 55% 的歐洲人直接飲用自來水。

太空技術移植家裡,缺水問題將解決

缺水的問題可以從太空解決。你可知道,許多應用在人類家戶中的技術,可是從遙遠的太空而來。

譬如,由於飄浮、噪音、溫度變化、空氣循環不佳等因素,加上在時區間飄移時,每 90 分鐘就會出現 1 次黎明,導致太空人有失眠困擾。因此科學家研發了一種紅燈 LED,讓褪黑激素不會被藍光的燈泡抑制,這項科技後來也用在家庭生活中。

另外,由於太空人在無重力環境中生活,產生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的問題。有人發明可攜帶、無重力的健身器材,將它應用在太空生活中,改善太空人身體狀況,之後也變成了家庭的健身器材。

下一步,就是讓地球人喝太空人的尿了(並不是)。

太空技術解決缺水問題,過濾的飲用水質絕佳

在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上,每一滴水都彌足珍貴,從濕度到尿液,都必須過濾後回收使用。但目前這套濾水系統非常重,而且每 90 天就要重新更換,還不能過濾某些污染物。

據《CNN》報導,來自丹麥的過濾水公司 Aquaporin A/S,研發出一套系統,使用一種名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的蛋白質。此種蛋白位於紅血球細胞膜上,控制水分子進出,每秒傳輸十億個水分子。紅血球、腎臟、小腸和根部等許多器官,甚至細菌的細胞膜上都具有許多水通道蛋白。NASA 考慮使用此系統取代現有太空人濾水系統,但這套系統也能應用在地球上。

根據丹麥研究廢水的公家機構 BIOFOS 表示,水通道蛋白能夠移除 95% 的塑膠微粒與微污染物,也比傳統系統更省能源。

帶領此研究的 BIOFOS 創新經理索恩柏格(Dines Thornberg)說:「從廢水當中生產出乾淨、可負擔的飲用水,水蛋白系統將在這條路上作為先鋒。在世界上有很多地區面臨缺水的挑戰,我很樂觀科技將能解決。」

Aquaporin A/S 的執行長詹森(Peter Holme Jensen)預估,家用飲用水的市場產值,2025 年將達到 240 億。

這項生意既有未來,又能幫助到人。詹森表示他的長遠目標是為水情吃緊的地區提供可負擔的產品,「我想我們真的能夠做出改變。」

推薦閱讀

【好想多聽一點淅瀝瀝的雨聲!】三月裡的小雨,是不無小補還是於事無補?

【水庫下竟藏有聚落遺址】水庫水位持續下降,當地居民:水位無法再下探了!

【台灣將成多雨的缺水國】留不住的雨水和淤積的水庫是日常,專家指「建置污水回收場」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太空人飲料,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