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翻攝自 Jens Stoltenberg Twitter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下簡稱北約)是歐洲和北美國家在 1949 年組成的軍事防衛同盟,成立目的是因應冷戰時期蘇聯及後來俄羅斯的威脅。但隨著中國崛起,2019 年底北約在成立 70 週年高峰會上,首度將中國列為挑戰。

儘管北約把中、俄視為敵人,但成員國之一的德國在 2020 年時不僅和俄國在天然氣管線上密切合作,總理梅克爾更稱與中國的合作對歐盟而言具有「重大戰略利益」,此事讓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大怒,一舉撤走 9500 名駐德美軍。

不僅如此,北約也一度因為川普實施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而面臨崩解的危機情況。經歷 4 年來與美國的摩擦,北約是否會隨著美國總統拜登上任,而開啟新的篇章?

拜登上任後的首次重大會議!北約會端出什麼好菜修復美歐關係

據《南華早報》報導,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部長將在當地時間 17、18 日舉行線上會談,不只是拜登上任後的首次,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也會出席,並在會議上重申美國對北約承諾。

據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日前透露,此回的國防部長會議,將為今年夏天的北約領袖高峰會敲定優先議題,預計會處理「公平經費分攤」及成員國互相防衛的承諾等疑慮。

史托騰伯格強調,最重要的是成員國必須就中、俄 2 國的挑戰「採取更具全球視野的策略」,包括在軍事、經濟、科技安全議題上加強磋商。

由於中國目前的國防經費位居全球第 2 高,且軍事發展軌跡已逐漸往歐洲擴張,甚至直接對其新興科技和重要基礎建設投資。因此,史托騰伯格直言,面對中、俄壓迫國際秩序,北約成員國有必要更緊密合作,才能應對中國崛起的後果。

其實,史托騰伯格在去年底與北約成員國的外交部長會談後,就曾用「他們不是歐盟的敵人,但與我們價值觀不同」來形容中國。可見中國對北約的威脅事實存在。

國防經費落差過大早已是老問題,拜登政府會繼續參與北約嗎?

不過,若北約成員國真有心要對抗中國,美國的參與會顯得特別重要,因為美國一直都是北約的經濟支柱。據北約數據顯示,在 2017 年時,美國承擔北約超過 7 成的國防經費,國防預算占 GDP 約 3.57 %。

為減低美國負擔,川普政府曾以「承擔相應的負擔」為由,要求北約成員國在 2024 年前,應以防衛占比占各國 GDP  2% 為目標。但,據《CNBC》報導,在 2019 年時,當時的 29 個成員國中,僅有 9 個達到此目標。

面對軍事費用分攤不均的老問題,據《路透社》報導,有 2 名北約資深官員透露,史托騰伯格將在即將登場的會議上,將推動一系列現代化方案,以面對包括中國的軍事崛起和俄羅斯作為對手在內的挑戰,並且期待透過「北約 2030」的改革進程,持續專注在強化北約的集體防禦。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錢給這麼少還跟敵人好】德國死不調漲北約軍費又親中俄,美國怒裁 9500 駐德美軍

【北約內鬨讓中共有機可趁】共軍導彈射程遠及歐洲,歐洲恐為了錢丟了安全

【終結梅克爾親中路線】北約抗中德國外長認可,提「中國方針」聯手亞太國家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翻攝自 Jens Stoltenberg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