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豬進口在即,政府卻未有完整食安規範,恐造成消費者、業者混淆。圖片來源:unsplash
萊豬即將在 1 月 1 日開放進口,但倉促的立法過程,讓中央與地方沒有足夠的時間因應,缺乏統一的食安標準。最近更爆出「台灣豬」貼紙被不肖業者複製,將導致民眾無法有效辨識台灣豬肉。美豬進口問題連環爆,到底還有什麼爭議,就讓我們一次釐清。
台灣豬貼紙傻傻分不清楚
為了讓人民安心吃豬肉,政府推出「台灣豬」貼紙,但光是政府推出的貼紙就好幾種,民眾、商家容易混淆。
最大在野黨中國國民黨就點出衛福部及農委會製作的台灣豬標章貼紙不一,且索取方式也不同。農委會貼紙需由業者向農委會申請取得,衛福部的標章則可以直接由經濟部官網下載,不需經過審核。如此「雙管齊下」,卻易造成業者抱持著僥倖心態,只要不被稽查,就可以使用不需審核的台灣豬標章。

衛福部統一印製、供批發商自行運用的兩款標章,可直接從網站下載。圖片來源:經濟部官網
稽查能量不足,如何審核?
雖然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陳時中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都親自到商圈宣導如何標示台灣豬。但面對台灣豬貼紙問題,政府就算加強稽查也沒辦法徹查台灣所有攤商。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國民黨籍立委洪孟楷指出,陳時中說一年台灣檢驗能量只有 3 萬間餐廳,但全台光是登記在案的就有 49 萬家餐廳,更別說未登記的攤商,誰能保證貼了標章就真正吃不到萊豬?
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陳怡婷表示,食藥科明年度預計要增加22名稽查人力,中央已通知會補助 10 個人員薪資,「不足部分,我們自己想辦法。」但,北市仍需自籌財源、內部調配業務,可能面對人力吃緊的問題。
消基會秘書長徐則鈺表示,依據台灣過往食安問題案例,「如果只標不查,一定會造假」,地方政府根本沒有人力和預算稽查。
日前知名廠商鬍鬚張,就爆出使用西班牙進口豬肉,雖然食用上安全無虞,且不含萊劑。但肉類並非全數使用台灣豬肉卻可以貼台灣豬標章,是否代表相關單位審核不力?

美豬爭議風波不停,民眾就無法安心的食用豬肉。圖片來源:unsplash
多少含量可以稱為「主原料」
就算貼紙的問題解決了,業者在明年 1 月 1 日只要貼了台灣豬的標章,豬肉與豬肉主要可食用部位、主原料都全部必須是國產。但多少含量可以稱作是主原料呢?
國民黨籍立委林奕華指出,加工製品只要主原料是台灣豬就可以,意思是即使拿到國產豬標章,加工品的主原料並非要百分百國產豬才能拿到認證。
只要是主原料是國產豬即可獲得台灣豬認證,那是否會造成政府、商家各自解讀「主原料」的狀況。甚至讓不肖業者魚目混珠,使用其他豬肉參雜國產豬以降低成本。
「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大概最適合形容目前的萊豬進口爭議,中央相關局處盡快統一中央、地方食安規定、確認台灣豬標章的使用規定、也與第一線食安單位溝通,落實豬肉來源稽查。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運送萊豬「經過」都不行】中央地方萊劑檢出未統一規定,這些豬肉何去何從?
【國際嘲笑、青年唾棄,國民黨到底剩什麼】國民黨在立院丟內臟,青年團長發文嘆息反被出征
「社運公敵」國民黨上街頭參加 5 萬人「秋鬥」,沒想到被狂切割,在現場還直接被打臉!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