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 周芷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pikist,CC Licensed。)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高雄未成年少女失蹤一事近日佔據各大新聞版面。少女日前已被尋獲,高雄地院也在 2 日裁定羅嫌羈押禁見。
此事不僅僅是社會事件,少女失蹤期間的網路討論,更暴露出台灣社會的「性別不平等」。(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pikist,CC Licensed。
文/周芷萱
前兩天有個高雄少女失蹤的事情,早上還跟女友在討論犯罪手法覺得太可怕,還好進辦公室就看到少女被找到了。
但有件事從一開始跟失蹤消息的時候我就很在意,而且覺得渾身不舒服,就是有些人的留言,我真的很想問你們到底哪來這麼多對年輕女性受害者的惡意?當然,大部分的留言都充滿同理心且熱心善良,但為什麼我們要容忍這些惡意?
網路言論如「吸血蟲」一般!
當初少女媽媽發文請大家幫忙找的時候就一直有人要留言「GG,應該早就被破了」之類的,現在被找到了也有人要說「三個人早就都上車了」、「找回來也不是原來的女兒了」,你們腦子裡面是只能裝這種東西是不是?
這些留言從各種層面上來說都非常噁心。
不要說有些人簡直像吸血蟲一樣,在暗處虎視眈眈的期待人家被性侵,新聞說找到了還要在留言拼命問說有沒有被性侵,講真的有或沒有關你們什麼事?一般人大概只會想還好人找到了,到底要懷什麼心才會留這種言?不要說是關心啦,這種關心還是自己留著吧。
況且當初事情還沒明朗的時候,找到人才是重點吧,為何你們滿腦子就在詛咒人家出事啊,而且還在人家媽媽的貼文下留言,這冷血的程度我真的是覺得不可思議。不要說只是講幹話啦,人家小孩失蹤你講三小幹話,這麼愛講幹話不會回家對著鏡子講?
這些發言基本上就是在暗示女人被性侵一生就完蛋了,很多傷害並不是來自事件本身,而是旁人的眼光和耳語,你們這些人就是傷害的來源。對很多受害者來說,不管實際上有沒有發生、發生了什麼,旁人的耳語都可能造成二度傷害,你們這些成年男女閉嘴克制一下自己,到底是有多難?
「有時候,每一個人的表態比你自己想像的重要多了」
我想要很認真的說我們真的不能縱容這種網路風氣,就算大家可能會覺得是少數、是極端值,然而「發生這些事是我的錯」、「一旦人生有點意外發生就毀了」這些受害者常見的想法,就是這些耳語和留言的累積。
我們需要透過制止身邊的人講出那些毫無體貼可言的話語,來告訴每一個青少年,人生可能有各式各樣的意外,也許會有些傷害發生,但你永遠可以努力長成自己想要的人,而且有人會愛你,不會因為曾經的意外和傷害來判斷你這個人。
還有,我們有很多人並不同意那些成年男女的噁心發言,我們不這樣看任何一種受害者的人生。有時候,每一個人的表態比你自己想像的重要多了。
後記:當然可以花大篇幅討論,為何性總是被放在如此獵奇的位置,但我現在真的只想叫這些留言的人去死。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網路世代的同溫層造就「我就爛」的現象!究竟,長期躲在「舒適圈」有多可怕?
當公開羞辱成為一種商業模式 ——「網路公審」究竟是在伸張正義,還是霸凌?
【身為男性的苦悶】爸爸是料理達人,春節卻被逼著裝不會,你也恨透被傳統價值綁架嗎?
(本文經 周芷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pikist,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