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烏烏醫師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 。首圖來源:Joe Goldberg。)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很多媽媽都會不放心給爸爸照顧小孩,因為經驗告訴她們,爸爸照顧小孩總是比她們粗心。但是婦產科醫生烏烏醫師在醫療現場看到的是,現在許多爸爸已經勤於做育兒功課,有的甚至得心應手,她呼籲不要再打擊爸爸士氣,讓更多強者爸爸誕生!(責任編輯:連柏翰)

台灣婦產科醫生烏烏醫師呼籲大家鼓勵爸爸育兒。圖片來源:Joe Goldberg
文/烏烏醫師
我在產檢門診看到形形色色的爸爸。
有些聽到胎兒心跳聲直呼「這個心跳是小孩還是媽媽的!」
也有人做足了功課,拿出厚厚的筆記本,從胚胎有心跳就一項一項的就問到坐月子中心怎麼選。
看到胎兒在超音波螢幕上扭動,有準爸爸激動落淚, 但也有人每次來產檢都像人形立牌,不曉得他的靈魂飛去哪。
烏烏醫師:不該打擊爸爸育兒的士氣
當媽媽躺在床上檢查時,我也會偷偷觀察爸爸和大寶的互動對話,有人手忙腳亂水壺、衛生紙在哪,沒有一樣清楚,大寶在爸爸照看下完全不受控只是哭著找媽媽,當然也有爸爸如魚得水,哭鬧的小孩在他的哄拍下瞬間秒睡。
我想說的是,現代的爸爸形象面孔真的越來越多元,早就不僅是為國打仗,家事什麼都不用牽掛。每次在網路上看到爸爸帶小孩會被盯在牆上的梗圖、或是「小孩給爸爸帶得先活命」的笑話,我其實都笑不出來,因為這些帶有刻板印象的言論,不僅打擊爸爸的士氣,有時候也讓他們有「我就爛!」不然全都給妳做的藉口。
充實知識、不白目,將預防老婆產後憂鬱
前陣子在一場講座上,突然有爸爸問我「該如何預防老婆產後憂鬱症」。我一時之間回答得不夠完整,剛好趁父親節提供一點意見給板上的爸爸、準爸爸們。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 充實懷孕相關的知識,了解孕期的生理變化、產檢的項目,在事情發生前就能做好心理準備,給太太客觀的意見。
比如說,當初期孕吐噁心時,先生如果預先知道這是正常現象並不會影響胎兒發育,就不會在太太大吐時,還要逼她吃東西。也不會道聽途說,跟著外人質疑太太,懷孕可以吃這個?可以運動嗎?
待產時至少可以協助太太如廁、按摩。不會講出「蛤!真的有這麼痛」的欠揍話,更不會白目的在產後第一天就問「妳肚子怎麼還這麼大」。更重要的是,當產後太太情緒起伏大、說沒兩句就哭出來時,可以更早有意識到這很可能是產後憂鬱症。
誤解就會帶來禁忌和迷思,我認為世俗對孕婦的限制往往來自於不了解,把孕婦視為「易碎品」過度保護,愛與關心反而變成壓力的來源。把產後的一切當作「理想當然」更是引爆憂鬱症的關鍵,沒有人是天生會做爸媽的,妳的太太未必比妳更懂怎麼照顧新生兒,更何況,她還得承受賀爾蒙起伏、傷口疼痛的不適。
父親節的前夕看到立委們推動「男性五天有薪產檢假」的修法,真的非常開心。雖然我很清楚現實和理想有落差,「可以」請假和「敢」請假的時間差可能長達好幾年,但這表示社會已逐漸形成「懷孕不只是女人的事」的想法,有更多能量支持準爸爸們積極參與孕期的大小事,減少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遺憾。
最後我也要在這邊小小許願,希望疫情快點過去,分隔異地的爸爸能夠一家團聚。人工生殖有機會修正,多元成家的兩位男性,不用遠赴國外尋找代理孕母,合法安心的在台灣當個爸爸!
爸爸們希望可以在這邊聽烏烏分享哪方面的資訊呢?
烏烏醫師:一個長的像運動員的婦產科醫師。陶醉於新生兒爽朗的哭聲,被胎兒 3D 的臉龐療癒,熱愛重訓跑步,偶爾做做健康大於美味的餐點,懷抱著無限夢想,努力前進著。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中國農民眼中的 UNIQLO】當 17 歲鄉下新娘未婚懷孕,想買「擋肚紅婚紗」:UNIQLO 一定有!
【夜班奪走寶寶的性命】每 10 個孕婦就有 1 人流產!日本女性護理人員面臨無止盡「懷孕歧視」
【管別人子宮是有什麼事】宗教團提公投「懷孕 8 周禁墮胎」因有心跳,台大醫拿證據反駁嗆「真過頭」
(本文經原作者 烏烏醫師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 。首圖來源:Joe Gold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