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阿姆斯特丹「德瓦倫」區。圖片來源:Pintrest。
一個稀鬆平常的午夜時分,遠遠的,《CNN》記者就聽到超大聲的電音舞曲,從醒目的桃紅色、亮紅色的招牌中流出,走近一點會發現,整條街的霓虹燈光在河流上閃爍得讓人頭暈目眩,空氣裡還伴隨著甜膩的菸草味。
小小的街道上擠滿了各國臉孔,他們不僅拿著手機對櫥窗裡的比基尼女郎猛拍照,有些看得目不轉睛的人一不小心還會踩到嘔吐物,差點滑倒跌進河裡。
這是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德瓦倫( De Wallen )區,也是俗稱的紅燈區。只是在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蔓延之下,多達 300 戶的特種行業門前杳無人跡。
阿姆斯特丹市長:來蓋間妓女飯店吧
阿姆斯特丹市長哈瑟瑪( Femke Halsema )不久前表示:「現在市中心的寂靜、旅遊產業的枯竭,都顯示出我們應該趕緊為這塊地區規劃新的出路。」對此,哈瑟瑪提出特種行業的搬遷、建造計劃,要把德瓦倫的色情產業,搬到外郊去,甚至不排除蓋一間專門的飯店。
瑪莉亞是德瓦倫紅燈區的一家老牌舞廳的脫衣舞孃,這天她一邊換裝、塗睫毛膏,一邊接受記者的採訪,她說:「其實(對我們這行的來說)最重要的是保護吧,如果搬去郊外,下班要通勤會很遠,那很有可能我們會遇上搶匪歹徒,特別是我們女生。」
除了離開都市鄰居們會有通勤上的安危問題之外,對瑪莉亞來說,許多客人是來自「半夜在城市裡逛逛,就走進一店裡消費」的族群,在經歷好幾個月的封城,她們和舞廳店主、房東等相關產業人士早已口袋空空,面對持續蔓延的疫情,全球經濟難在短時間下恢復,因此若是再搬去外郊,生計將會更難維持。
社區該寧靜,還是維持「特色」風貌?
其實「拼觀光或顧社區」的辯論一直是荷蘭公部門的難題,在這座觀光城市中,住著不到 90 萬的居民,但每年卻有 900 萬人次的觀光客,一年的住房業績,更能創下 1 千 2 百萬人次,因此觀光可說是這座城市的命脈。
賈桂琳( Jacqueline Tas )是一位住在市中心的居民,最近因為疫情,她感覺重新認識了自己的社區:「我知道該不該這麼說,因為這都市的確需要觀光客,但我現在真的很享受社區有這種靜謐的感覺,好像開始喜歡住在這裡了。」
另一位居民波維耶( Oscar Bourvier)是位藝術家,他在這裡住了 20 多年後的某天,突然對鏡頭訴苦:「住在這裡的人每天都在幫外人清理垃圾、嘔吐、甚至屎尿。」不滿的當地民眾不只曾發起過「我住在這裡( I live here )」活動,要求政府管管亂象,目前,超過 3 萬名居民發起了一條「阿姆斯特丹該有選擇權( Amsterdam has a choice )」的請願,要求政府把每年的觀光客限制在 1 千 2 百萬人以下。
當地一名咖啡店老闆尼克( Nik Poldervaart )透露:「當然我會擔心未來沒有觀光客,但我覺得我們也該要開始吸引、服務當地顧客。」在紅燈區旁賣點心的莎勒梅( Salome )則表示自己喜歡和性工作者做朋友,他們都很友善,在她的店鋪後巷,還可以看到她的大型手繪壁畫,上方寫著「尊重小姐們(Respect the Ladies)」。她認為市政府想把她們丟去郊區是很糟糕的做法:「應該是觀光客要自制,而不是把我的鄰居丟出去。」
荷蘭的觀光、經濟、文化、社區、治安……等層層難解議題,在武漢肺炎延燒之際,再度被放大,底層性工作者未來該何去何從,也充滿變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f3a7jH88k
推薦閱讀
萬萬稅好頭痛怎麼辦?這是妓女獨門的避稅方法:「大姨媽來不准收稅!」
《衛斯理》作者今天不談科幻,香港作家倪匡:妓女尚可相信但共產黨萬萬不能信
參考資料
《CNN》:Amsterdam’s ‘prostitute hotel’ plan to uproot red light district
《Dutch News》:Amsterdam considers buying up property to boost inner city mix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