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擷取自公視YouTube影片。
走進孟加拉的成衣廠,工廠空間密閉不通風,工人才進去沒多久便全身是汗,即使是大白天,工廠裡永遠暗無天日,僅靠幾盞死白的日光燈,稍稍照亮正在工作的雙手,但是這些底層工人的人生,卻被燈外無盡的貧窮所吞噬。
據《中央社》,全球疫情持續蔓延,所造成的嚴重影響,讓中國、孟加拉、印度、柬埔寨及緬甸等地的成衣業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訂單遭到取消,導致亞洲部分極貧窮的國家有數十萬勞工失去工作。
看準低廉薪資,國際服飾品牌大量進駐孟加拉
疫情讓歐美國家的商業活動減緩,但影響最深的,其實是成衣生產鏈最底端的孟加拉。
在孟加拉當地,原來有五種主要經濟產業,分別為皮革、黃麻、漁業、造船、天然氣。但幾年前,快時尚興起,國際服飾品牌如 ZARA、H&M,為了減少人力成本,紛紛進駐孟加拉設立成衣廠,而成衣業驚人的產值,讓它設廠沒幾年,便幾乎完全取代了原來的傳統產業。
據《大愛新聞》,2018 年孟加拉 280 億美元的產值裡,成衣產業就佔了 9 成,換句話說,孟加拉這個國家近年可是靠成衣業翻轉了它的命運,其中,有 500 萬孟加拉人仰賴這些成衣廠養活一家大小。不過現在,武漢肺炎造成成衣需求崩盤,可能讓這些孟加拉工人生計難以為繼。
只利用廉價勞動力,缺乏技術轉移
雖然國際服飾大廠進駐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同時也浮現許多潛藏的問題。為了壓低生產成本,廠商剝削勞工薪資早已不是新聞,據 2015 年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數據顯示,孟加拉工人的薪資為亞洲最低,一個月僅領新台幣2914元,許多的工人可能在月中就花光薪水,下半個月得借錢來用。
而孟加拉當地成衣廠,也難以經由海外廠商學習技術,對這些大廠來說,長期培力當地工人擁有相關知識,並非他們的主要任務,導致孟加拉根本無法獲得技術轉移。
換言之,成衣業設廠在發展中國家僅大量利用了他們的低廉勞動力,使得孟加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若全球產業鍊重組,國際服飾業撤廠,將造成發展中國家經濟一夕間崩解。
推薦閱讀
【中美是想斷交了?】2.7 億中國人恐被全面禁止訪美,連中共黨員家屬都在列
【政府親中,民間愛台】駐德代表邀訪接不完,台灣在德國能見度史上新高
【下個亞洲新聞中心會在哪?】紐時 3 成員工轉往首爾,3 原因讓台北不被考慮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擷取自公視YouTube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