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指出,「種樹」對減緩碳排放沒有想像中的有效,而新種植的樹林也未必能吸收這麼多二氧化碳。圖片來源:總統府CC Licensed。

過去,「植樹」被認為是對抗地球暖化最有效又便宜的方式。全球各地每年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植樹活動,有些國家的執政者,甚至會把多種樹作為解決環境問題的政策之一,像是川普就曾承諾會加入「植樹一兆棵」的行動:而台灣的中小學,也時常在「植樹節」帶著學生動手種樹。

然而,兩份登於國際期刊 Nature Sustainability 的研究結果卻指出,「種樹」對減緩碳排放沒有想像中的有效,而新種植的樹林也未必能吸收這麼多二氧化碳。

植樹能增加碳排放吸收?研究:人造林不如天然林

以前,一項稱作「波昂挑戰」(Bonn Challenge)的計畫,鼓勵各國在 2030 年之前重建 3.5 億公頃遭到破壞的林地。雖然這項計畫至今獲得約 40 個國家的認可,科學家卻指出,其中有 8 成的植樹計畫都是栽種單一樹種,不但不是復育原始林,有些人甚至選擇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果樹或橡樹。

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就舉南美洲國家智利為例。該國 1974 到 2012 年之間的植樹計畫中,政府補助了 75% 的植樹成本,但卻沒有規定必須把錢花在原木林上,執行狀況也很鬆散,因此很多人就將經費花在經濟價值高的樹種。

最後,雖然這項計畫讓樹林範圍變大,原始林卻逐漸減少,而這些人造林的生物多樣性及吸收碳排放的能力並不顯著。換句話說,政府沒有達成原本的目標,甚至浪費了一筆錢。

另一份由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所提出的報告,則是針對中國北方、密集進行人工林繁殖的地區進行研究。從取得的 1 萬 1000 份土壤樣本中可以發現,植樹的確讓含碳量較少的土壤,增加有機碳的密度,但對於那些已經含碳量高的土壤,卻減少了有機碳的密度,進一步證實,植樹對於減少地球暖化,並無想像中的有效果。

參考資料

英國廣播公司(BBC):Climate change: Planting new forests ‘can do more harm than good’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父逝世紀念和植樹節同天?一面提倡保護的國民黨,其實才是戕害森林的元凶

除了 228,歷史課本不提的森林史真相:國民政府才是掠奪資源的最大兇手

重新檢討造林政策:不會說話的台灣森林,也需要轉型正義!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總統府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