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據《中央社》報導,歐洲聯盟常駐代表委員會(COREPER)日前擬定允許入境歐盟的 18 國建議名單;在歐盟國同意的前提下預計 7 月 1 日啟動開放。不過首波建議名單中卻不見台灣、美國、俄羅斯等。

隨著歐盟、日本逐步開放邊境,但解封名單中都沒有台灣,對比先前台灣捐贈口罩一事,引起不少台灣網友熱議 :「又排擠我們?」、「Taiwan help?」究竟,台灣為什麼不在歐盟邊界名單中?一起來看作者的分析。(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Håkan Dahlström,CC Licensed。

文/筆記女王的台德社會觀察分享

台灣不在歐盟邊界解封首波名單,所以呢?

看到台灣新聞,好些人看來很崩潰,因為台灣不在歐盟預計近期對外邊界解封的首波名單內。一堆推測的原因,包括有人認為是台灣沒普篩的關係。還一直唱衰台灣,說其實台灣防疫沒做得想像中的好,別人不認可之類的。

姑且不論普不普篩,台灣要是防疫真沒做好,一堆人還在確診或感染的話,醫療體系早就拉警報了。而且也不可能還可以近乎正常的上下班,上下學,出遊,聚會。看看歐美,哪個國家可以這樣近乎新冠無憂的過日子。

好了,那台灣防疫有成為什麼不在解封名單?我去查了歐盟文件。6 月11日的官方文件明確寫出,針對非必要性進入歐盟旅遊限制的解除之相關規定。文件扣掉封面,也只 1 又 ⅕ 頁,四個解封條件。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寧可編故事也不查證。

四個條件,簡述如下:

1. 傳染病(這裡主要指新冠)控制情況與平均歐盟國家雷同或更好:這裡看的是新增確診數,新增確診趨勢,防疫情況(檢測,追蹤,監控,防治,治療,通報等)

2. 旅遊點到點的安全性能否確保做到平均歐盟國家標準或更好(包括從出發地到機場港口等離境點,機場與港口等離境點的安全及上機上船從邊界到邊界可否確保安全)。 這裡也提到一些飛安傳染病防治相關規定。

3. 該國是否也對歐盟及其他申根國家解封(互惠)。這裡甚至強調所有的歐盟國。

4. 歐盟與申根國家是否解除對該國的旅遊警示。

很明顯的,明明台灣最卡的是第三點。卻有人一直在唉沒普篩。誰在跟你要求普篩?再來,如果台灣為了進入這解封名單,而對歐盟及其他申根國解禁,這不見得會是一個明智的決定。我給你幾個例子:

歐洲情況真的穩定了嗎?

1. 德國是歐洲防疫算很好的了,結果前陣子某德國(全歐洲最大)肉品公司的某工廠約六千五百名員工裡確診 1500 例(確診率 23%), 而且有些確診的已回其他歐洲老家沒法追。

2. 奧地利 Ischgl 滑雪勝地被認為是歐洲新冠爆發一開始的熱點。一個最新研究顯示當地超過 40% 的人有新冠抗體,也就是說,當初當地肯定很多人染疫而不自知。當初在當地旅遊可能染疫後來回各自國家的人數有多少根本也沒法追。他們中間又傳給了誰?

3. 德國北萊因邦當初嘉年華後爆發也是有人度假帶病毒回來。這裡一個四月的研究顯示最熱點的那個鎮也有約 15 %的人有抗體。

4. 即使情況如此,歐洲各國還是逐步放寬防疫規定,確診案還是有在上升。

5. 基本上如果大家現在忘了防疫又沒疫苗,第二波疫情肯定會再現,尤其很多人夏天休假,來來往往的。一個很權威的德國病毒專家就說了,第二波可能八月(夏天休假後)再起。

在此情況下,為了旅遊或為了進那名單貿然對外大開邊境,你還覺得值得嗎?(註: 台灣目前 2300 萬人裡才不到 450 例確診。光德國那間最大肉品工廠的確診數就是這個的三倍了)

又,歐盟講的是關於「非必要」進入歐盟旅行規定的解封。 也就是說一般指的是觀光。為了能進入名單好出國到歐洲觀光,置台灣大眾健康於不顧,也實在太不划算。

註 1: 我看德國官方資訊,理論上非歐盟公民持長期居留簽,學生簽,工作簽,醫療相關人員與醫學相關研究員,人道家庭因素考量,公務外交人員,國際組織工作人員等都還是可以進來的(跟現在解封名單與否沒關係)

註 2:因有讀者閱讀文章後反饋有疑問,補註。上述歐盟文件第 3 點。我寫互惠這詞是讓容易理解,指的是規定相當的意思,非商業互惠之意。歐盟文件是說該國是否也對歐盟與申根國有一樣或雷同的旅遊規定。因文件在講解封,所以指是否該國也相當放寬規定。

所以現在暫時不在名單又何妨?別再崩潰了!

作者後記: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很單純。因為看到台灣新聞在報歐盟首波開放建議名單裡台灣不在列,好些人在討論是不是因為台灣做得不夠好,沒有普篩之類的。這讓我很納悶。因為歐盟各國也沒有真的在普篩,有可能這樣要求別人嗎?所以我去查了歐盟官方相關資料,查到了上述的文件,文件用意在提出讓歐盟各國能參考的解封標準,裏頭並沒有要求普篩。所以我發文只是希望讓讀者也有其他面向的資訊。該文受到的迴響出乎我意外,畢竟是篇長文且主題也許有些枯燥。

後續反饋讓我也受益許多。我想強調,即使有上述文件的建議解封條件且歐盟強調名單決定盡可能依據客觀傳染病發展數據與客觀資訊,但到底誰能被加入歐盟的解封名單幾乎不可能完全沒有政治經濟因素的考量。但從台灣的角度,我想重要的是擁有自主權能在考量過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挑戰後去決定什麼時候要解封,怎麼解封,針對誰先解封,而不是為了進入別國的解封名單而被趕鴨子上架。沒做好準備的大規模解封,風險可能過高,也許最後得不償失。歐盟的解封名單定期會更新,所以就算沒搶頭香,也沒關係吧,有些事不一定要爭第一。

推薦閱讀

【友邦及好友們,台灣來了】台灣援外口罩抵達美國、歐洲!歐盟 PO 影片罕見出現中華民國國旗

「如果真的生病,就請病假不要來上班就好啦?」──在歐台人曝歐洲防疫的「無罩」漏洞

亞裔在歐洲地鐵「戴口罩」被趕下車!旅外台人解密:歐、亞不同「防疫觀」讓歐洲人見口罩就恐慌

(本文經原作者 筆記女王的台德社會觀察分享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首圖來源:Håkan Dahlström,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