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周刊王》近日爆料,民眾黨已婚的中央委員張益贍和同黨成員蔡宜芳幽會,引發不倫戀爭議。對此,民眾黨立委蔡壁如11日受訪時表示,2019年選舉時,民眾黨有分配「保姆」給每位候選人,但沒想到保姆太盡責,進展到這樣;黨主席柯文哲則回應,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事發後,民眾黨一日內開除張益贍黨籍滅火,但卻遭網友嘲諷:「切割超快」

事實上,柯文哲成立台灣民眾黨以來,主打「跳脫藍綠泥淖,台灣重開機」形象,希望能創造台灣的新政治,但何謂「新政治」?(責任編輯:徐子捷)

台北市長、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柯文哲唯一沒變的是:「科學、效率、開放」等宣稱進步的嶄新價值

「新政治」在過去幾年成為了台灣政壇的標語、口號與信仰,這當然與柯文哲市長的崛起有關,也幾乎成為白色力量試圖與其他政黨區隔的依據。然而,甫遭揭露的緋聞不僅對台灣民眾黨、柯文哲造成重傷,即使迅速切割當事人,但已經對口號至上、神功護體的「新政治」造成傷害。我們可以悲觀地說,建立在缺乏理念、價值,憑藉拉攏、結盟,各為其主、各懷鬼胎下的「新政治」,未來在逐一地被揭穿、破功之後,恐怕會是一片什麼也沒有,虛無的荒原。

從2014年的素人參政到2019年的慨然組黨,柯文哲的崛起與其說是奇蹟,其實更接近於文稿政治與新聞媒體共謀下的結果。表面上沒有變的是科學、效率、開放、參與等宣稱進步的嶄新價值;事實上在人事頻繁更迭汰換下,柯文哲團隊早已經從原本的白皮綠骨改變為由新黨、親民黨等泛藍非主流人士所主導。換言之,倘若你還相信「阿伯始終如一」,其實就是忘記在高度分工的現代社會當中,任何「偶像」(idol)其實都是團隊的總和,是整體戰力加加減減後的結果。

畢竟政治是眾人之事,不論管理還是參與,本來就不是單靠一個人來處理。

柯文哲為何與本土政權漸行漸遠?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何以過去被本土派寄與厚望的柯文哲,為什麼終究與本土政權漸行漸遠,終至形同陌路?我認為:政治野望與人格特質的無法協調,是柯文哲之所以從淺綠到「檳榔」的主要原因——除了原本競選團隊成員迅速流失,轉由被鄧家基、黃珊珊等取代以外,柯文哲團隊對於「小綠」標籤的畏懼與迷思,忘記「藍」、「綠」背後所存在的不只是政黨、組織,還包括了理念、立場、國家認同、歷史記憶等價值的差異——而這群在電視螢幕上夸言「統獨只是假議題」、「藍綠一樣爛」的人,當然會也只能宣稱自己的政黨是柔性政黨。

然而,價值取向與柔性政黨之間經常是矛盾,甚至是互斥的。尤其是所謂的科學、效率、開放、參與等等的精神,仍然必須建立在主權、自由、民主等人文價值的基礎之上。民眾黨之所以具備一定的號召力,其實與台灣社會長期罹患歷史、人文學科的營養不良症有關。因為不懂歷史,所以「藍綠一樣爛」;因為不懂政治,所以可以接受原來所謂的「柔性政黨」,是可以在緋聞爆發的當日下午就極有效率地開除中央委員張益贍(理由卻是違背黨章規範的「正直誠信」原則)。

「一個萬事以黨主席為核心的政黨,不可能是柔性政黨」

必須提醒的是,一個萬事以黨主席為核心的政黨,不可能是柔性政黨,而更像是列寧式政黨、革命黨或先鋒黨。如果說民眾黨真的希望在台灣社會推動進步價值,那麼現階段她需要的其實是組織、培力,才能以菁英制的方式推動政黨綱領,而不是任憑柯文哲主席自以為可以在國際、國內政局中游刃有餘、四處招降納叛。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兩年柯文哲市長與台灣民眾黨應該會有更多爭取擴張的結盟與整併,這當然會給許多過去被排除在既有政治結構外的人機會,但也有很大的機率產生更多有關緋聞、金錢或權力的醜聞。我一直不解的是,柯文哲市長為什麽不直接坦承其實他就是傳統政治結構的延伸,只是一次意外撞擊下的產物,他其實與其他未來的競爭者一樣,都得與各方勢力妥協、斡旋,都在有限的現實中實踐理想。

而不是這樣又要揉又要拿、打著天窗說幹話!

總而言之,這個外軟內硬的「柯學」民眾黨之所以崛起,奠基於台灣社會在人文知識上的缺乏,以及對偶像、聖人明君長久以來的迷思。所謂不藍不綠、白色力量的崛起,利用的也只是人們嗜好求新求變的慣性而已——國王的新衣從來就沒有穿上,當然也沒有脫下的問題——然而與其說能力不足,或者說時間不夠,柯文哲主席最大的挑戰終究還是缺乏理念,以及經年累月累積下的自我感覺良好。

推薦閱讀

【柯 P 原則:以自身利益為優先】柯文哲真的沒變!他說討厭藍綠是假的,討厭不如他意的事才是真的

【柯 P 是自我中心的巨嬰】幫韓國瑜開脫、替別黨候選人站台!3 點分析柯文哲的背刺戰略

【柯文哲不懂高雄人的痛】柯 P 再批陳菊債留高雄!高市前官員轟:如果國民黨沒跳票,高雄根本不用再舉債

(本文經合作夥伴 思想坦克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當「柯學」的新衣一件件脫下〉。首圖來源:柯文哲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