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中國與美國在 2020年1月15日簽署貿易第一階段協議,讓歷時兩年多的貿易戰暫告一段落。不過,中國卻因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截至4日為止已有27座城市封城(《BO》 8 日 12 時更新:目前已超過80個城市進行「社區封閉式管理」),大幅降低消費力,導致中國經濟在2020年開春就遭遇困境。
但,武漢肺炎究竟讓中國經濟損失多少?讓我們一起來看。(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wikipedia。
文/ 江泰傑
武漢肺炎衝擊中國GDP成長!中國銀行業恐新增人民幣5.6兆元壞帳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擴散,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 評估,中國 GDP 成長恐因疫情衝擊而減緩,並導致中國銀行業也將承受壞帳壓力,初估在最差的情況時,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可能新增人民幣 5.6 兆元,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將自目前水平飆升兩倍以上至 6.3%,備抵呆帳覆蓋率將由 1.88 倍急跌至 55%。

截至 2019/9/1 之中國不良貸款率 圖片來源:擷取自CEIC。
武漢肺炎衝擊力大於SARS,讓中國銀行業雪上加霜
中國經濟的衝擊取決於何時疫情能止穩不再擴散,及中國政府如何推出有效政策緩和經濟下滑的影響。標準普爾在參考 2003 年 SARS 期間,中國單季 GDP 成長下滑 1.7 個百分點的經驗推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擴散幅度超越 SARS,因此對 GDP 衝擊可能會更大。
同時,標準普爾提到,即便現今中國經濟和銀行體系較 2003 年時已強大得多,但 2003 年中國剛受惠加入 WTO,經濟成長動力極強,使得當時經濟復原速度快。可是目前中國經濟面對的風險有增無減,可能減緩經濟從疫情衝擊回復的腳步,這對於中國銀行業更為不利。此外,中國銀行業的資本適足率也將因此下降 3.86 個百分點。
規模達 41 兆美元的中國銀行體系,特別是中小型地方銀行,已經受到中國經濟創 30 年來最慢成長速度和貸款違約急速增加,而承受著節節升高的壓力。而在美中貿易爭端未完全結束,及中國政府對影子銀行的打壓下,對於中國經濟及銀行業均產生負面影響。
2019年中國政府接管一家銀行,且援助其他存在風險的地區性銀行,當中包含向連續兩年沒有公布財報的中型銀行「恆豐銀行」挹注資金 140 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等三家大型公股銀行還作出入股錦州銀行之舉,均反映出在肺炎疫情爆發前中國銀行業原本既有的危機。
推薦閱讀
【中國經濟 10 年輪流轉】中企海外賣產 1.25 兆,首度從「大買家」變成全球資產「淨賣家」
【溫州淪武漢肺炎第二重災區】和母親的團圓夢破滅!中國流亡學者揭「疫情失控 2 原因」,曝醫療設施不夠是藉口
【台灣退休金不畏世界經濟動盪】勞動基金破紀錄大賺 4735 億!每位勞工拿 2.2 萬紅包前,須先符 3 條件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肺炎疫情恐掀中國違約潮?最差情況壞帳恐增5.6兆人民幣 〉。首圖來源: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