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非營利組織 One-Forty,透過收集上百位外籍移工對台灣的觀察影像,一窺這些移工們眼裡的台灣究竟長什麼樣?一起來看。(責任編輯:黃梅茹)
每位移工,在台灣一待就是六到十二年,他們人生最精華的歲月,就在此開展與成長。台灣不只是移工跨國旅程的轉乘點,也提供了成長的養分,成為他們生命旅程中的轉捩點。
你是否好奇,這些來到台灣工作的外籍移工,他們眼中的台灣是什麼樣貌?2019 年 8 月,One-Forty 舉辦了全台灣移工攝影徵選,短短一個月內,我們收到了兩百多張的移工攝影作品,並精選出十九張照片展出。透過這些攝影作品,我們能從移工的鏡頭,重新認識他們,也認識他們眼裡的台灣。
移工也能透過照片,向台灣人說出自己的故事、視角、觀點,真正的為自己發聲。現在,我們把這十九張照片編輯成上、下兩篇圖輯,希望循著移工的視角,看見移工在海外工作期間,不管是來自生活、工作或與雇主相處時的所思所感。
如果 101 會說話,它應該會說「看膩我了」

圖片來源:Tri Suswati。
我在台灣的工作是照顧阿嬤。我照顧的阿嬤還很健康,所以我的工作不只有照顧她,也包含打掃家裡。不只有阿嬤家,還有雇主家、雇主弟弟妹妹的家、雇主親家的家,他們的家全都在 101 附近。不論天氣如何,我每一天都會經過 101 去不同人的家打掃。101 見證了我在台灣的努力,如果 101 會說話,我想它會跟我說「我每天看你都膩了」。
我每天冒著身體會被火濺到風險,為夢想與未來堅持

圖片來源:Ari Istrada。
為了改善家裡經濟、為了我的未來著想,八個月前我從印尼來到台灣工作。我在一家鋼板切割工廠工作。我每天都要跟寬 3 公尺、長 9 公尺,平均重 28 噸的鋼鐵和火工作,每天身體都會有被火濺到的傷口,我自己都覺得難以置信。 我以前沒辦法想像我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但為了我的未來與夢想,我會堅持下去。
廁所是我休息的地方

圖片來源:Rizka Aditya Pravita Sari。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廁所是個不乾淨的地方,但對像我這樣的移工來說,廁所是一個可以真正休息的地方。也正是因為這個被認為是很骯髒的工作,我可以賺錢幫助我的家人、支付自己的大學學費。
在國外的生活像登山:遠看似美好,但其實不然

圖片來源:Agung Jaya。
遠看,看似美好,但其實近看並不全然。就像我以前在鄉下時,以為在國外的生活比較好,但其實來到這邊之後發現並不如想像中美好。就像照片裡的路一樣,在這邊的生活並不是那麼的順,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人生有很多的選擇,每次的選擇都要很小心,因為不是每一個選擇都是對的。但不管選擇了什麼路,只要小心翼翼就會順利過關。
我跟「不想打擾孩子生活」的阿公同住

圖片來源:Casipah。
一個簡陋的房子裡,只住著阿公與我。阿公總是跟我說:「我不想打擾我小孩的幸福生活,因為我知道我是一個很囉唆、很難管的老人家。」聽到這句話,我覺得好震撼,原來父母親的愛那麼偉大,為了孩子,他們願意自己住在破舊的房子與我這樣一個陌生人住。我也學到了信任與勇敢,就像阿公那麼信任我,所以我要更努力的負責阿公的生活大小事。
第一次與家人在台灣過開齋節,我覺得很幸福

圖片來源:Miky Wijaya。
這是我第一次在台灣過開齋節,也是相隔 6-7 年後,第一次跟媽媽和弟弟的一起過開齋節,因為我的媽媽在 2006 年就去台灣當移工工作。那時後媽媽每三年才會回家一趟,但都不是在開齋節的時後。這張照片同時也是我和弟弟、媽媽在 2004 年之後的第一張合照,我頓時覺得我是這裡最幸運的人,看著其他人透過手機打電話給遠在印尼的家人,而我卻可以待在母親的身邊過開齋節,真幸福。
我想告訴把我當孫女的阿嬤:我想你

圖片來源:Erni Irma Melati。
她就像是我自己的奶奶一樣,她也把我當成是她的孫女。雖然我中文說得不好,她也從來沒有抱怨過,甚至耐心的教我。有一次開刀前她跟我說:「阿嬤我很快就要去見在天上的阿公,你要幫我準備好我最愛的衣服、外套與褲子喔! 也別忘記幫我化的美美的,喔對了,還有香水!」聽到這些話,我不停的哭。那個星期天阿嬤腦出血了,在送急診的路上,阿嬤緊緊的抱著我。阿嬤在今年 3/16 晚上 23:00 過世了。阿嬤,我想妳。
「接回來的四個手指」是我在台的難忘工作經驗

圖片來源:Dudut。
我叫阿灣,來自印尼,在台灣一個生產尼龍纖維的工廠上班。工作兩年後,我發生了意外,我的四個手指斷掉了,因為操作機器造成的。但是我很感恩,因為我的手還可以接得回來,而且還做了幾次的手術與復健,這段時間,工廠也讓我休息去醫院接受復健治療。我也趁休息時間去學校學中文,感謝上天的恩典。
台灣的夕陽讓我想起初戀

圖片來源:Nur Aisiyah。
每次看到夕陽,我就會想起你。那麼溫暖又深愛我的你,那個佔據在我日記版面中的名字,是我的初戀。你每天都會來接我下班,從來沒有一天遲到。我們一起度過兩人時光,對,就只有我們兩個人,直到最後你決定離開我。是不是因為你覺得夕陽不再美麗?後來我習慣沈默不語,也習慣一個人自己看夕陽。我的初戀就像夕陽一樣,美麗,但很快就消逝了。
我在台北過開齋節,幸虧科技彌補我與家人的距離

圖片來源:Amini。
這張照片是我去找在台北工作的朋友,一起過開齋節。雖然沒有放假、沒有慶祝的食物與甜點,但我們還是很開心的一起去拜拜。記憶中,那天的天氣非常好,每一個人都在慶祝開齋節,雖然我們都距離家人很遙遠,但科技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們至少可以從手機螢幕看到家人的臉,能和家人分享我的喜怒哀樂。
雇主為我送來可蘭經——希望更多人能尊重不同信仰

圖片來源:Alfi Ratnawati。
這張照片是在台北的一間醫院拍的。我照顧的奶奶因為身體狀況不佳所以要住院,早上由我和奶奶的孫子一起照顧,傍晚,我的女雇主就會帶一些阿嬤和我的換洗衣物來到醫院。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雇主竟然也帶了我的古蘭經,然後溫柔的說:「你平常會讀這個吧?」我非常的感動,我一直邊笑邊哭邊說謝謝。謝謝雇主能夠尊重我的信仰,因為我聽到很多其他朋友的雇主沒有我的那麼好。希望這張照片、故事可以讓更多人能夠尊重不同的信仰。
我照顧的奶奶是我的中文老師

圖片來源:Kanirah。
我的奶奶是我的老師。我照顧的奶奶是一位退休的國小老師。在台灣工作一陣子後,我曾經在心裡想「我回印尼之後要做什麼?」我想到奶奶曾跟我說,她可以教我中文。知道我想學中文後,奶奶也非常開心,只要一有空,她就會教我中文,到現在,我都還在學習中。
讓我難以忘懷的台灣時刻:遠離城市、回到大自然

圖片來源:Adi Wahono。
在這個忙碌、腳步很快、到處都是汙染的城市中,有時候會需要沉澱自己的時刻,有時需要寧靜一下。我會去露營,掃去腦中的煩惱,露營中我能感受到風,聽到海浪的拍打聲,唱歌跳舞的鳥兒,還有因風吹而擺動的樹葉。這是我最無法忘記的台灣時刻。阿,對了!還要搭配我最愛的印尼花生零食和印尼泡麵。
夜市裡努力叫賣的阿姨,讓我想起在遠方的母親

圖片來源:Mia。
這些照片是我在龍山夜市拍的。拍著這些令人垂涎的美食,突然有個畫面讓我溼了眼眶。在相機鏡頭裡,我看到一位滿臉皺紋、年邁的阿姨努力的在招呼客人,她讓我想起了遠在印尼母親。我告訴我自己,現在和家人的分離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再回去與母親相聚。
從來沒放超過 5000 塊台幣的錢包

圖片來源:Diana Veronika。
我的錢包裡從來沒有超過 5000 塊台幣,為什麼呢?我明明每個月有穩定的工作與收入,而且也不愛亂花錢。這是因為我賺來的錢都寄回印尼給家人了。「那你自己剩下什麼?」我想我只剩下一種「感覺」,一種能幫助家人的驕傲感,而這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我是家人的支柱。錢包就好像海水一般永不乾,但都不是為了自己。
為了養小孩,我在台灣編織夢想

圖片來源:Dessy Riana。
暴風雨之後,天空的角落出現了彩虹,就像現在的我,為了讓小孩擁有美好的未來,而選擇來到台灣工作。雖然辛苦,但就像是雨過後天晴的彩虹,我願意在台灣努力編織我的夢想。
我終於清楚辨別「印尼盾」與「台幣」幣值

圖片來源:Casipah。
剛開始來台灣的時後,我都買很貴的食物和衣服,非常地愛亂花錢,因為我覺得東西非常的便宜。後來我才發現,原來只是因為印尼的幣值比較多「零」,我現在比較會換算台灣和印尼的幣值。
在台灣一年,我終於與妹妹相見了

圖片來源:Nasriyati。
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跟我的雙胞胎妹妹分開那麼久,我們不管到都形影不離,但來到台灣工作後,我們被分配到不同的家庭,我們一年沒見了。2019 年六月九號,是我們終於再相見的日子,我們相約在高雄的一個觀光景點,這個景點有個說法,聽說要從龍那一頭進去,從虎那一頭出來。我覺得這就像我們這對雙胞胎一樣,我是姐姐,我先出生在這世上,所以我站在龍前,妹妹則是站在虎前面。雖然我們這次見面的時間很短暫,但是期待我們能在相見。工作加油。
奇美博物館「見證」我的努力

圖片來源:Herpianti Togatorop。
我的工作是照顧一位 73 歲的老奶奶,她在八年前因為中風而變得很自閉,我要帶她去附近公園走走,她也都不願意。這八年以來我一直不斷地說服她踏出去,回她的故鄉台南看看。經過八年的努力,她終於肯踏出去了,我跟她的感情也越來越好,奇美博物館也成為我這八年來努力成功說服奶奶的證人。
支持 One-Forty 說更多移工故事
每年,有超過三萬名海外工作者離開家鄉,獨自抵達一個不熟悉的環境,為了實踐夢想,努力工作著。他們就和我們每個人一樣,除了工作之外,還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熱衷的志業。
因為相信每一個故事都值得被聆聽,One-Forty 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讓在台灣的移工們利用影像訴說自己的故事,真實呈現他們在這片土地的感受、生活與工作。讓這些跨地移動、為了追求生活目標與理想的人們的故事被聽見與看見,也藉由他們拍攝的視角,拼湊出他們更完整的面貌。
One-Forty 一直相信故事的力量,也希望透過每一則溫暖、有深度的移工人物故事,撕下他們身上的標籤,看見「移工之外」的多元面貌。你也是喜歡聽故事的人嗎?如果你也相信故事的力量,現在就加入我們,支持我們訴說更多真實而溫暖的移工故事。
延伸閱讀
【台灣老闆曾讓她工作到乾嘔】她把黑暗過往當養分!移工顧問不讓同鄉步後塵,終從川普女兒手中接下人權英雄獎
【台灣是我人生轉機】一位菲籍移工的自白:若沒在台灣發生「毀容」意外,我不會踏上「藝術家」之路
【印尼移工的自白】謝謝台灣老闆把我當女兒看!Alin 在台 3 年幫家人圓夢,稱還想再回台工作
(本文經合作夥伴 One-forty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圖輯】這一次,由東南亞移工拍攝他們眼裡的台灣(上)、(下)〉。首圖來源:One-fo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