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數消費者來說,5G 或許只是速度更快的 4G,不過在國家的經濟發展與戰略意義上,5G 絕非只是 4G 加 1G,在工研院擔任工程師時期,就在第一時間參與研發的高鈺婷提醒政府和產業,5G 是行動通訊技術普及至今最重要的技術變革,影響範圍極廣,台灣如果不能善用過去在 ICT(資訊與通信科技)領域累積的優勢,在關鍵時刻佔住市場,未來將有可能被邊緣化。

行動通訊發展超過 30 年,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業界人士觀察後多認為,偶數世代的意義會遠大於奇數世代,像是 2G 的 GSM 讓數位技術開始落實在手機上,4G 的行動上網則是產生了全新的商務模式,不過高鈺婷說,「5G 雖然是奇數世代,但絕不會是 6G 的過渡標準。」

與智慧互聯網綁一起!5G 在台灣之必要性

她接著指出,過去 10 年大家在談物聯網,這兩年 AI 技術成型,開始跟物聯網結合成為所謂的智慧物聯網(AIoT),AIoT 的應用非常廣,從土石流偵測、車聯網、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零售⋯⋯等,幾乎涵蓋了生活周遭所有面向,而這些應用系統都需要高網速和高即時性傳輸技術做串連,這也是 5G 被視為 AIoT 最後一塊拼圖的主因。

至於台灣廠商在 5G 時代的優勢,高鈺婷則認為台灣最強的優勢還是在於高科技產業累積的技術和經驗,台灣有全球最強的半導體供應鏈,而且技術還不斷往前走,未來 AIoT 無論怎麼發展,都需要 IC,所以在這方面不會缺席。另一個強項則是在 ICT 領域,過去行動通訊的商機除了手機之外,電信商的機房、基地台等後端電信設備也是產業必爭之地,之前這部分市場都由 Nokia、Ericsson 等大廠獨佔,台灣廠商的規模較小,不容易切入發展,「不過 5G 時代不一樣,台灣中小型電信系統商的機會開始出現了。」高鈺婷說。

就像前面提到,5G 最大的應用在交通、醫療、製造等領域,這些場域必須建置小型基地台與 5G 主網的大型基地台連結,而不同應用場域的小型基地台的特色是多樣多量,不但需要某種程度的客製化、對建置成本抓的比較緊,而且整體數量非常龐大,高鈺婷指出,這已經遠遠歐美大廠的負荷,因此非常適合規模不大,但技術能力和彈性服務兼備的台灣廠商,她認為台灣廠商現在的機會已經出現,先從實驗場域開始測試,有了成果後就可以試著跟電信廠商或製造業等不同領域業者談合作,提供市場不同層面的 5G 智慧化系統解決方案,替自己找出新商機。

圖片來源:Pexels CC Licensed。

台灣想吃下 5G 產業,政府光靠多頭馬車規劃行不通

然而不管是政府單位或民間企業,智慧化應用都是全新領域,在大家都沒有相關經驗之下,貿然導入的失敗率極高,這也是過去幾年產業中出現各種 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驗證)原因,透過政府、公協會提供實驗場域,讓先進概念獲得經驗並得到驗證後,再把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這方面的動作頻頻,最近新竹市政府在南寮漁港建置自駕車實驗開放場域,就是其一,只是高鈺婷認為,政府在這方面的力道要再加強,資源配置也必須更集中,才能真正幫到產業的忙。

現在政府的 5G 規劃是多頭馬車,中央除了有權責不大的 5G 辦公室之外,國發會、科技部的新創計畫也都會跟 5G 沾上邊,再加上地方政府各有計畫,高鈺婷指出,這讓台灣的 5G 發展看起來很熱鬧,不過缺點就是大家各做各的,結果力道過於分散。她認為必須先提高 5G 在政府部會中的位階,現在 5G 辦公室是隸屬在經濟部技術處下,在權責有限的狀況下,對產業的幫助並不大,「大多的計畫都是以專案性質在做,沒有統一的規劃。」

發展 5G 要跳脫傳統齊頭思維,連補助潛力團隊都有「眉角」

以剛剛提到自駕車實驗場域為例,台北、新竹、台南就各有一個,更不用說其他的 5G 應用,因此高鈺婷認為政府應該要進一步提升 5G 主管單位的權責,才能確立政策方向、精準調度資源。至於另一個要改變的地方是補助款撥補思維,高鈺婷指出,現在問題是所有團隊給的補助金額都一樣,結果就是有潛力的團隊因為錢不夠用導致研發中斷,因此她認為 5G 新創資源補助不能雨露均霑的大家都給,「政府要先建立起鑑價機構,找出具有潛力的團隊,再培養成拔尖團隊,有了指標性案例後,產業就會自己跟上來,5G 發展才會快。」

不過要讓政策可以如此有步驟的連動執行,前提是監督者必須具備 5G 專業,而過去幾年立法院裡並沒有這樣的立委,這也是高鈺婷決定接受時代力量徵召,參選新竹市立委的主因之一。「之前在工研院作 5G 的技術研發時,我就知道這對台灣未來的發展太重要了,如果沒跟上很有可能被邊緣化。」為了不讓憂慮成真,她將把自己在工研院當了十年工程師的專業帶到立法院,讓台灣在可以延續過去在高科技產業的優勢,在 5G 世代創造出下一個台灣奇蹟。

(歡迎授權合作夥伴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