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吳思瑤舉自己學習外語的例子,每學一種外語就像多了一雙眼睛,學習他國社會文化,藉此培養國際觀。攝影:洪永彬。

全球近22億人口使用英語!台灣的英語程度遠落後亞洲多國

全世界共有73個國家、地區使用英語做為主要或次要語言,使用人口高達21.35億人。東協2015年將英語列為「共通語言」,皆為台灣新南向政策的標的國家。鄰近台灣的香港、新加坡人民,多半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也優於台灣,吸引外資進駐、促進觀光、產業發展。顯然,英語能力與國家發展有密切關聯。

不過,檢視台灣人的英語能力,主辦多益、托福等國際英語檢定的ETS在2019年初公布最新報告,台灣企業要求新進員工在滿分990分的多益要獲得582分,高於台灣大學生2017年多益平均分數514分,台灣大學生的英語程度顯然不符企業需求。至於托福的排名,台灣2017年的托福成績在亞洲12個國家及地區排名第8,落後印尼、韓國,差了新加坡、印度等雙語國家一大截。

台灣學習英語多為應付考試,極少在日常生活使用英語。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學英語不該只是「背多分」!吳思瑤:讓英文融入生活

台灣雖然沒有雙語發展背景,但英語教育也已推行多年,為什麼台灣的英語力還是這麼弱?檢討過去相關政策,始終難脫掙扎,遍尋不著確切方向,加上台灣的英語教育多為應付考試,或許筆試分數嚇嚇叫,等到開口說英語,多數人卻嚇得哇哇叫,對英語學習產生陰影。

吳思瑤透過國際活動,深刻體會英語能力的重要性。過去,吳思瑤曾協助一群建築、設計學院畢業的20餘歲年輕人,前往義大利參加米蘭世界博覽會,用英語介紹珍珠奶茶、滷肉飯等本土美食,藉此行銷台灣。2018年也幫忙年輕朋友前進世界衛生大會WHA,在主辦地日內瓦策展,以英語將台灣的醫療實力昭告天下,成功形塑醫療強國的形象。

英語,就是米蘭、日內瓦成功經驗的關鍵,尤其隨著年輕世代英語力逐年提升,都強化與國際溝通的自信與能量,加深吳思瑤促成雙語國家的決心,因為台灣的英語教育不該只是「背多分」,而應讓英語很自然地瀰漫人們的日常生活。

立法委員吳思瑤舉自己學習外語的例子,每學一種外語就像多了一雙眼睛,學習他國社會文化,藉此培養國際觀。攝影:洪永彬。

「國際觀是種公民意識,語言就是重要門檻」

「國際觀是種公民意識,語言就是重要門檻。」台灣常自嘲國際觀欠缺,世界競爭力不足,吳思瑤認為英語更應成為基本能力。

吳思瑤以自身學習歷程為例,大學主修兩個外語學位(西班牙語、日語),加上原有的英語能力,不僅可和更多人對話,更從中了解各種文化,「我擁有另外兩雙眼睛,參透其他國家的社會文化。」

加上選區特色,天母是台灣最國際化的社區,北投溫泉是日本觀光客來台的最愛,吳思瑤的多個語言能力非常有利於她擔任地方行銷代言人。

如今成為立委,吳思瑤善用自己的語言能力,吸取國際事務的知識,藉此提高質詢品質,「我連質詢簡報也都是中、英並行。」

讓公部門成為領頭羊!台灣拚2030落實雙語國家政策

在立法院強力質詢,吳思瑤對雙語社會發展的關注與推動不遺餘力,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上路,由國發會主責,不只跨部會,也是官方民間共同召集成立雙語推動小組。國發會2018年底也發布「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有別於過往的英語力提升計畫,此次著重需求面,落實聽、說、讀、寫均衡發展,期望為12年後的台灣打造為雙語國家。

公部門也會成為領頭羊,預計雙語化官方網站、文書系統、語音服務、採購及促參文件,醫療、觀光、金融也會雙語並進,營造「雙語生活」。

另一突破則是教育端,行政院研議鬆綁幼兒園不得教英語的規定,發展幼兒園採英語融入教保活動課程的模式,向下紮根英語教育,搭配推動國教及高教全英語授課、充實英語教學人才、開通英語電視頻道與節目等措施,盼台灣的孩子歷經小學、國中、高中的12年國民教育,進入高等教育後,英語成為厚實國際競爭力的「利器」。

立法委員吳思瑤與行政院攜手確立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期盼孩童經過12年國民教育後,英語成為日常必需品,更是提升競爭力的「利器」。圖片來源:吳思瑤立委辦公室提供。

打破學習只為得高分!吳思瑤強調學英語要從「培養」開始

然而,多數家長對英語學習仍處在「考試拿高分」的刻板印象,深怕孩子成績落後,擔憂雙語國家政策可能吹起更強烈的「補習風」,增加學生負擔,在政策見效前,這把利器或許造就新一波英語補習浪潮,反傷及孩童。

另外,獨派人士也開嗆:「台語比較重要!」他們認為,雙語國家政策恐怕排擠原生母語學習。

吳思瑤強調學習英語必須從生活中「培養」,長期才能見效,「今天不做,明天還是要做,不如快點做。」至於母語學習,吳思瑤則催生《國家語言發展法》,公視台語頻道已於今年開播,讓台語、台灣手語都獲得更好的機會,絕對沒有稀釋台灣本土語言的價值。

吳思瑤的步伐比所有立委還要快,為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開第一槍,政院、立院聯手打造雙語國家,加強台灣人民的英語能力,將國際觀融在骨子裡。

(本文歡迎合作轉載。首圖來源:攝影洪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