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蔡政府2019年 5月通過同性婚姻專法,讓台灣邁向同婚元年,美國在台協會(AIT)26 日也帶隊參加同志大遊行,並在臉書發文祝賀,稱台灣是民主價值領袖, Google、Facebook 等各大國際企業更贊助相挺。
工人作家林立青長年觀察同志遊行,他發現社會以前對同志接受度沒那麼高,所以過往同志遊行總帶著悲情與憤怒,遊行結束後更是外界筆戰的開始。但,現在真的不一樣了。(責任編輯:黃梅茹)

同志遊行於 26日舉行,圖為民眾穿著彩虹裝共襄盛舉。首圖來源:中央社。
文/林立青(工人作家)
今天晚上回到家以後,看了一部紀錄片「牧者」,讓我有一種好像自己老掉的感覺。(《BO》編按:「牧者」描述異性戀女牧師楊雅惠為同志基督徒創立同志教會,讓台灣同志基督徒有安身立命之處,隨著開創者辭世,教會人士在信仰中掙扎、持續與反同基督徒溝通。)
前幾年的同志大遊行,在我自己的感覺中,之所以想要去參加同志活動,理由都是悲情的,憤怒的,哀傷的。即使是最快樂最集中以及最後同溫層的活動,都帶有一部分的恐懼和憤慨,甚至會在遊行以後,都準備來看新聞媒體的恐怖標題,預料的到一連串的筆戰論戰吵架和紛爭。
但是今年沒有這種感覺。
今年同遊大不同:增加的商業團體可讓同志議題,越來越世俗化
今年的氣氛是愉悅的,是欣喜的,過去同志活動中最大宗,最華麗並且最為吸睛的總是議題性團體,政治性團體,但今年看上去,商業團體行為已經開始變多,甚至我自己感覺比議題性團體還來的多,活動變得更活潑有趣,各種企業組織的關東旗舉起來,同志大遊行很可能接下來成為年輕新創企業,各種爭取曝光的重要贊助曝光機會,我想這會是一種強大的輿論聲量,未來不大可能改變了。商業行為一旦投資下去,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的成為支持系統,改變輿論,也會因為世俗化,非議題性的參與者越來越多,普及性就越來越強,也會越來越多群眾支持。
同志不再只是悲情象徵!現動保、環保與政治人物都想沾光
對照我所看的「牧者」,裡面有許多支持同志者的疑惑,有許多反同萌萌們的排擠和欺壓,很難想像在短短幾年之內,同志大遊行的氛圍就有這樣的轉變了,影片中好像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上街是為了解釋同志的存在,標語是解釋應該給予同志包容,而今天的活動已經不是這樣了,是其他議題如同動物保護、環境保護跑來蹭同志大遊行的光,政治人物已經不是小貓幾隻,而是還想選舉要年輕票的準民代都要前來支持聲援。
即使知道平權的路還很遠,但我覺得真的起了一點變化,今天下午,陳雪老師跟我說,最近同志們的煩惱是「回到家被家人逼婚」、「同志要結婚時發現對方有債務」。
看著「牧者」裡面的故事,我突然有一種幸福感。
但不想承認自己一天一天變老⋯⋯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
延伸閱讀
【日本社會仍會可憐同性戀】「日本第一位女同志藝人」來台的震撼教育:台 30 年前課本已教「多元成家」
【同志議題很尖銳,但沒那麼傷】對民進黨最有殺傷力的,是去年 1124 前的「優柔寡斷」
【我直男,我挺同】「不要怕同志愛上你,他們也是有挑,你沒那麼人見人愛」
(本文經原作者 林立青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同志遊行的觀察〉。首圖來源:中央社。)